第16章 多事之秋(第3页)
再说张永德。每次想到这个人我总是会顺带着想起另外两个人——柴荣和赵匡胤,这两人一个是他的大舅子,一个是他的曾经的下属,但这两位在历史上留下了赫赫功名的帝王都早已作古数十年,而张永德一直好好地活着,他不但在柴荣和赵匡胤时期官爵显赫,就连赵光义也对其为人处事评价甚高:“方今天下诸侯,贤明知书者,惟永德一人而已。”
张永德或许不是什么在战场上扬名立万的旷世名将,但他能够在郭威、柴荣、赵匡胤、赵光义以及赵恒执掌天下之时一直功名鼎盛自有其过人之处,而其稳重且稳中带刚的人格特质更是让他在军事生涯里几乎未尝一败。这让人很容易又想起曹彬,但张永德有曹彬之德却无曹彬之辱,而他的狠劲和硬度更是曹彬所不具备的。
当初柴荣在高平之战后决定斩杀临阵逃跑的士卒以正军纪和军威,但张永德当场质问柴荣到底是想做仁德的王者还是做图谋天下的霸者,如果是后者就必须斩杀率众逃跑的主将樊爱能、何徽。也正是因为他这句话,柴荣决心痛下杀手拿主将开刀继而立志于打造一支军纪严明且战力超强的王霸之师,这就是后来由赵匡胤一手调教出来的纵横天下的后周及北宋禁军。
随着北宋的建立,因为其特殊身份,张永德在赵匡胤时期一直都尊而显贵但却身无实权,直到雍熙北伐失败后他才被无人可用的赵光义再度委以重任先后出任沧州、雄州、定州、镇州等北方前沿重镇的军政长官,随后更是接替亡故的潘美出任并、代两地的军事主官负责镇守山西。诚然,他在此期间并未与辽国人有过什么惊天动地的血战,但他在镇守一方之时一没失地二没损兵且辽国人更是宁肯绕着走也不愿意去招惹他的防区,这本身就证明了他对国家的价值和作用。
赵恒亲征,张永德以古稀之年的老将身份再度出山负责镇守国都,而这也是他在历史里最后的闪光。张永德不是一个战神,但他是后赵光义时期的镇国之将,他在哪儿待着哪里就能确保一方无恙。说他是镇国之宝也好,说他是福将也罢,总之在他临死之前他定然可以说自己这一生可以无愧于家国乃至于无愧于人生。
张永德之死也意味着一个时代就此彻底结束。朱温、李克用、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郭威、柴荣、赵匡胤,那是一个刀光剑影激情澎湃的时代,一个孕育了无数铁血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杀戮不止民不聊生的时代,一个完全由手持刀枪的武人主宰神州沉浮的时代。在这之后历史的天空里所闪耀的星辰将是那些手持笏板和笔墨、满嘴诗词歌赋、高喊仁义道德的“孔门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