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浑水摸鱼(第2页)

 李继迁这一次派出的劫粮大军是一万多骑兵且是趁夜劫粮,先不说这时机选择的突然性,单说这一万多人的骑兵就不是以步兵为主的宋军所能轻易应付得了的。况且,这支运粮大军的主帅王荣还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自以为自己实力庞大并认为小小的蟊贼李继迁不敢拿他怎么样,所以这个年初的时候在河北战场因为畏敌不敢去追击辽军的懦夫这时候又变成了一个自大狂——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他在行军途中竟然没有派出侦骑四面打探敌情。

 当夜,当李继迁的一万骑兵突然冲向宋朝的运粮大军时,宋军是猝不及防只能仓促应战。步兵打骑兵如果没有布阵几乎就是待宰的羔羊,况且对方的人数还在其之上。这一战宋军大败,身为地方大员的陈纬和李守恩率部死战,二人先后皆战死,李守恩的儿子李望之、其弟李守忠也战死,王荣率部助战同样不敌党项骑兵最后败逃。运粮的民夫被李继迁杀伤甚众,所运的二十五万石军粮全部成了李继迁的战利品。

 没有使诈,没有埋伏,更没有什么拖刀计,这一仗是李继迁生平第一次以自己的硬实力击败了宋朝的正规军。别管他是不是以多欺少抑或以奇致胜,但不争的事实就是李继迁凭他的真本事击败了宋军,而且战果堪称辉煌。

 当李继迁大败宋军且数十万石粮食被劫一空的消息传来,赵恒大怒!此战还活着的将领一个没跑了全被问责,王荣论罪当诛,但赵恒赦免了他,将其削职流放,徐兴和李重诲也一同被流放。

 接下来呢?宋朝是不是应该像当年赵光义被打劫之后那样马上派遣重兵前去把李继迁碎尸万段呢?很遗憾,没有,赵恒和他的大臣们在权衡再三之后选择了继续忍气吞声。至于原因,说出来直教人呜呼哀哉。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的是,这场胜利对李继迁本人以及跟随他的党项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从此以后,党项人的心气被提上来了,他们开始相信自己不但可以凭借自己的硬实力在宋朝的高压之下生存下来,而且还已经具备与宋朝在进行不对称作战条件下彻底击败宋朝的实力,除非宋朝以举国之力前来攻伐,但这在眼下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而这也正是党项人的好命和好运之所在。

 宋辽之间因为去年的那场战争此刻正处在极度仇视和对立的状态,有辽国这个死敌的存在且宋朝现在的皇帝既不是赵匡胤也不是赵光义,你要让宋朝在这个时候发动大军对李继迁实行清剿根本就不现实。另外,也别忘了这时候宋朝可是还处在后王均之乱的时期,宋朝的国内就有刀兵之祸。

 或许有人会说,那为什么赵光义在晚年就敢发动至少是十几万人马的五路大军围剿李继迁?难道他就不怕辽国趁机出兵河北吗?要弄清这个问题得明白一个事实,赵光义和辽国是进行过多少回血战的,而且在他手里宋朝也是结结实实地把辽国人给狠狠地揍了好几回,赵光义通过实际行动让辽国人明白他是一个不好惹的狠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