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漏洞百出

关于李继宣被人弹劾临敌怯战这事,我们还得从辽军撤军说起。

 如前所言,辽军在望都之战结束后就开始北撤,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很有可能就是他们担心会被宋军给前后包了饺子。结合后面即将发生历史事件来看,辽军这次出兵的意图就是为了试探和检验驻扎在定州的宋军步兵的战力以及宋军主帅王超的战场指挥能力。既然是试探,那就只能是速战速决,然后尽快撤离,但辽军这次要试探的对象是将近十万人定州步军大阵,因此他们的这次试探必然也是要下血本,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他们可以安全返回。由于宋军骑兵的实力已经在上次的威虏之战中被辽军检验过了,所以现在轮到了宋朝的步兵,在这之后辽国才会据此制定出下一次对宋进行全面战争的作战计划和部署。

 我们在此完全可以假设的是,如果这一次王超能够率军单凭定州步兵的实力就将辽军杀得丢盔弃甲,那么辽国甚至根本就不敢谋求再次主动对宋朝发动战争,他们会寄希望于通过和谈实现双方的和平(毕竟在此之前赵光义和赵恒就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表明了希望双方能够缔结和约的愿望)。遗憾的是,王超和宋军在望都之战里的表现让辽国人摸到了他以及定州大阵的硬度,更遗憾的是,辽国这次顺带着还从之前让他们吃了大亏的宋军骑兵身上看到了可乘之机。如此这才导致了不久之后的辽国举国南侵,而辽国皇太后萧燕燕此次再度亲征的终极意图只有一个,那就是以战迫和或是以战迫降,如此萧燕燕才可以完成她的人生终极奋斗目标和夙愿——为辽国的子民带去千秋万载的和平岁月,让南北永不再战。

 综上所述,辽军在擒获王继忠以后就开始迅速北撤其实只不过是在执行他们的战前预设计划。他们已经完成对宋军定州大阵以及王超本人的军事摸底,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赶在前方的宋军骑兵完成集结并对他们加以阻截之前安全地返回到国境之内。换句话说,辽军现在其实深感自己正陷入危局之中,毕竟上次的威虏之战还犹在眼前,倘若前方的宋军骑兵大阵已经在对他们严阵以待,那么他们想要回去势必要付出相当惨烈的代价。反之,如果他们前方的数万宋军骑兵只是在各处各自为战,他们自是无所畏惧。

 辽军北撤所要面对的第一只拦路虎就是驻守高阳关的周莹所部。如我们已经知道的那样,周莹这个软蛋在发现自己要独立承担阻截任务后选择了阳奉阴违,他几乎是目送着辽军从他眼皮子底下急速北归。周莹的所为自然是让耶律诺衮和萧挞凛长出了一口大气,如果周莹在路上拼死阻截并为后方的宋军骑兵赢得了赶来集体参战的时间和机会,如果王超这时候也率军尾随而上,那么辽军的结局必然是一个死无葬身之地,但事实却是周莹对辽军视而不见,王超更是因为王继忠的战场失踪而在定州城里瑟瑟发抖,这两人压根就没有胆量与辽军正面对决,这也几乎就等同于他们坐视辽军的北归。手握重兵的两位大帅尚且如此,更后方的宋军又岂敢以卵击石?

 辽军继续马不停蹄地北上,在有惊无险的越过了周莹这道关口后,他们现在已经可以确定自己可以安全北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