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青出于蓝
李继迁这一死可就把他的儿子李德明给推上了历史的风尖浪口。某些史料在提到这个时候的李德明时所用的一个词是“少主”,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时候的李德明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但实际上此时的李德明已经二十四岁了。他是亲眼见证了自己的父亲是如何从一个土匪和流寇逐步转变成了西北的一代枭雄,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这父子二人这二十多年来是同甘共苦一道走过来的,在如此环境下长大的李德明又岂能是等闲之辈?
不过,纵然李德明很早就跟随李继迁东征西战且李继迁在临死前明确地确立了他的继承者资格和身份,但谁又能敢保证年轻的李德明就一定能够坐稳李继迁留下的那把椅子呢?再者说,李继迁是突然死亡的,此时的李德明根本就还没有做好继承大位的各种准备。然而,这些其实都不是李德明现在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和危机,党项内部他可以慢慢去整合,可已经与党项人结成死敌的吐蕃人和宋朝人却不会给他时间去抚平痛失父亲的伤痛。那么,李德明接下来又该怎么应付眼下的危机呢?
身为李继迁的儿子,李德明别的本事不好说,但至少在“奸诈”这方面是毫不逊色于他的父亲。他先是嗣位于李继迁的灵柩之前并自称定难军留后,然后对多年追随李继迁的一帮勋贵大行封赏,随即他派遣使臣去辽国告丧。辽国方面追赠李继迁为辽国的尚书令,然后派出一个叫丁振的使臣前往吊丧,这也就意味着辽国基本上承认了李德明的合法地位。有了辽国做后盾,李德明的底气也就更足了,直到这时他才对外公开为李继迁发丧。
至于宋朝,李德明对李继迁的死根本没有做任何的通报,加之西北距离开封路途遥远,赵恒直到李继迁亡故一个月后才经由西北地区的密报得知李继迁已经死亡的事。紧接着,宋朝驻防西北的各位军事将领的请战书也相继摆在了赵恒的面前。李继迁这一死,这些武将们无不欢欣鼓舞,他们摩拳擦掌就等着皇帝陛下一声令下然后率军杀入党项境内进而将李继迁的势力彻底予以剿灭。
曹彬的四公子曹玮在他的请战奏疏里说道:“李继迁起兵二十余年已成我大宋西北之大患,现在他死了,李德明又还年轻,党项内部此时更是人心不稳,如果我们现在不趁机下手恐怕将来就再没有机会了。臣恳请陛下许我出兵,臣必生擒李德明并将其押赴开封,如此不但定难五州可得,灵州更是可重回版图。此机不可失也!”
当然,不止是曹玮,西北的其他将领同样有此想法,但这只是武将们的态度,西北当地的文官大佬以及京城开封的两府高官们则是另一种态度,他们的建议是对李德明进行招抚。简而言之,赶快趁着李德明悲伤难过的时候给他伸出和平的橄榄枝并对其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深切慰问与关怀,希望如此能够让李德明感动得一塌糊涂继而立马在宋朝天子的大恩大德面前磕头谢恩并从此当个乖乖的臣子。
赵恒呢?他对文官集团的建议当即表示同意,他一面命令曹玮等人不可轻举妄动,一面修书一封派人前去宣慰李德明。当然,赵恒的好意和善意也不是没有条件的,他在诏书里对李德明说道:“只要你李德明承认你爹之前犯下的错误,然后退出灵州并向我大宋上表称臣,然后定难五州就还是你的,至于对你的封官和赏赐自然是少不了的,开关互市什么的更是不在话下。总之,只要你表示归顺,那好处是大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