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万事俱备(第2页)

 既然有前例可循且时间隔得不是很远,唐玄宗李隆基在举行封禅大典的时候自然就是跟着自己的老祖宗有样学样,他就连出发的地点和随行人员的规模和构成都是照着李治的葫芦画他李隆基的瓢。不过,李隆基在先人的基础上还是玩出了一点新花样:封禅结束后,他给泰山封了一个爵位——天齐王,然后亲自撰书《纪泰山铬》并命人刻于山壁之上,之后他再又命人分别撰写《封祀坛颂》《社首坛颂 》《朝觐坛颂》并相继刻于碑石之上。这还没完,在这之后,李隆基又因为封禅礼成而特意下诏大赦天下。

 以上就是几位帝王封禅泰山的大体过程。

 现在轮到赵恒了,所谓后来者居上,赵恒如果不玩出点新花样指定是没办法彰显他的与众不同,这是会让虚荣心和自尊心都极为强烈的他感到不爽。但是,这些事都不用他这个皇帝操心,宋朝的那一堆饱学之士这时候正在崇文院的漫天书海里查阅有关封禅的各类书籍并为赵恒制定出此次封禅的各种礼仪和细节,而原则和要求只有一个:把李隆基的排场和气势都给压下去,宋朝这次封禅要在各个方面都做到前无古人!

 王旦、冯拯和赵安仁等人除了每天的公事以及赵恒安排的兼职外,他们还有一个与公事和兼职同等重要的要务,那就是撰写封禅告天的玉牒和玉册,也就是赵恒封禅当天要对天上的神仙说的那些表示谦恭和自勉以及感谢的话。这个活儿也不简单,毕竟这上面不是说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首先还是得请各位大佬们去查阅古籍看看前辈们都是怎么写的——如果他们还能找得到,然后再按照赵恒罗列的提纲开始书写并在其后对内容进行逐字推敲。

 我们在上面说到了公事,没错,对于宋朝的这些宰辅大臣们来说,每日的政务谁都别想荒废和偷懒,要不然大家伙儿全都不务正业,这宋朝可就真的要国将不国了。也就是在这忙得手脚朝天的缝隙之中,赵恒和他的手下大臣们加班加点地完成了这一年的一项头等大事——科考取士。

 如此可见,赵恒和他的这届宰执集团是一群多么具有工作效率的君臣啊!

 开封城里的皇帝和大臣们在忙得四脚朝天,远在兖州的王钦若同志也是忙得手脚都不能沾地。他除了担任前方的监工还得主理当地的一切政务,可他还有时间让人收集各种“祥瑞”并向赵恒报喜。比如泰山脚下最近有清泉涌出,比如某个山头最近发现了某个珍奇异兽,再比如哪座山上最近突然长出了好多的灵芝仙草。

 与之相比,发生在兖州的祥瑞事件当中最神奇的当属老虎的迁徙事件。从兖州回来的太监向赵恒报告,泰山上本来是有很多老虎的,可最近也不知道是怎么的,可能它们知道陛下要封禅泰山,所以它们竟然都开始从泰山迁走了。赵恒听闻之后大喜,他马上派人告谕王钦若,既然老虎这么乖,你可千万别让人伤害它们。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赵恒有时候还和王钦若隔空上演双簧,各种祥瑞事件随即在开封和兖州之间来回传递,总之二人为此是忙乎得乐不知疲。

 这些也都还不算什么,此二人导演的最大一出好戏是王钦若在赵恒提前告知了某个梦境之后,他于这年的六月在泰山脚下的醴泉亭又发现上天降下了一份天书。王钦若叫人紧急把这份天书送到京城,而赵恒再又动员大臣以隆重的礼仪和规格奉迎天书入宫。这回的天书还是写给赵恒的,也还是由蜀川的大才子陈尧叟来宣读,其大意就是赵恒你小子脑子终于开窍了,我就是要你快来泰山封禅的,好好干,我必保你大宋国祚延绵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