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魔怔附体(第2页)

 从去年的正月到八月前后整整八个月的时间里,李德明一直在跟占据河西之地的回鹘人杀得是难解难分。他首先确定的攻击目标本来是吐蕃人,毕竟吐蕃六谷部跟他是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可见吐蕃人兵强马壮他也就瞬间泄气了,他随即就把目光投向了回鹘人。

 李德明要想将自己的势力进一步地向西拓展就得对顶在自己身前的甘州(今甘肃张掖)动手,可同为游牧民族的回鹘人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双方前后断断续续地打了八个月互有胜负,但总体上还是李德明吃了大亏,最重要的是甘州可是一直牢牢地掌握在回鹘人的手里。久攻不下,李德明也彻底地泄了气,加上西北的干旱也波及了他的根据地定难五州,于是李德明只好罢兵。

 这地盘大了有时候也就意味着需要操心的事变多了,当初李继迁率领部众打游击可不会为什么民生问题而头疼,他们那时候只负责破坏和抢劫,可如今李德明却无法对辖境内的这场超级大旱视而不见。

 相对而言,党项境内本来农业灌溉区就小,也就夏州和灵州算是产粮区,这大旱来袭自然会导致粮食欠收,本来就没什么储粮的李德明就此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他或许不至于挨饿,可他治下的民众这时候需要他解决生存问题,这事要是搞不好那同样会引发民乱,这可是连赵恒和他的大臣们都为此而惊恐的事情。那怎么办呢?李德明这时候再又想到了自己的主子——他那伟大而仁慈的皇帝陛下赵恒。

 也就是在赵恒去年下令全国禁止屠宰牲口以备封禅的时候,李德明派人到开封来向赵恒求救,他直接狮子大开口向赵恒索要一百万斛粮食。朝廷的文官大佬们对此是怒不可遏,但他们的应对措施却是相当“强硬”:请陛下狠狠地把李德明骂一回。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的简单。

 李德明这样做明显有试探的意味,这就像一个两眼饿得直冒绿光的强盗把刀藏在背后问一个富户要粮食,而此时这个富户的回应就显得极其重要。你要是颤颤巍巍地马上就给东西,那样可就会坏事,对方不但不会感激你,反而很有可能会变本加厉地继续勒索。如果你的反应是沉默,那对方可能就会明抢,为了生存就连一个善类都会兽性爆发,强盗自然就更不用提。

 就在宋朝的君臣们为此而头疼不已的时候,宰相王旦站了出来:“陛下,你就对李德明说,我们已经在开封为他准备好了一百万斛粮食,但这粮食我们不会派人给他送过去,如果他真的想要就自己派人来取!”

 对于李德明的挑衅行为,王旦的这番言辞无疑是向他宣告宋朝已经做好了要跟他开战的准备。消息传回李德明的耳里,他随即变成了被霜打过的茄子。他本来想吓唬和勒索一下宋朝,可谁曾想那边竟然有不怕开战的狠角色,而且那人还是能够决定宋朝国策的当朝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