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高丽内乱(第3页)

 辽国群臣大多皆表示赞同,但身为国舅爷的萧迪里却当场站出来表示反对:“国家连年征讨,士卒抏敝。况陛下在谅阴,年谷不登,创痍未复。高丽小国,城垒完固,胜不为武,万一失利,恐贻后悔。不如遣一介之使,告问其故,彼若伏罪则已,不然,兴师未晚。”

 耶律隆绪哪里听得进这些,当年柴荣为了立威也是火急火燎地御驾亲征前往高平亲自督战,此时的耶律隆绪与之相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耶律隆绪一面命令各路大军在幽州集结,一面派人前往开封向宋朝告知辽国即将兴兵讨伐高丽(你们不要紧张,我们不是来攻打你们的)。

 为保此次征讨必胜,耶律隆绪下令征调辽国南北两院军、皇室近卫皮室军以及乙室、奚、室韦、黑水女真等部落的军力,总兵力号称四十万。这个数字当然是有水分的,即使如此,辽国此次的兵力应该至少也是在十万人以上。

 这仅仅只是一次军队的大规模集结吗?非也!这其实也是初掌帝国大权的耶律隆绪对自己威望和实力到底几何的一次检验,他选择在幽州集结兵力也是有着一层深意在里边,因为幽州正是他的弟弟耶律隆庆的治府所在地——耶律隆绪此举几乎就是在跟耶律隆庆翻牌比大小的意思。通过这次兵力的集结,耶律隆绪几乎可以说是达到和实现了他此次征讨高丽的全部目的。这场仗虽然还没开打但他已经胜利了,不是军事上的,而是政治上的胜利。可是,这并不代表高丽可以就此躲过一劫,耶律隆绪还得趁机获取更大的胜利进而为自己捞取更大的政治资本,所以这仗无论如何还是要打的。

 作为东亚第一军事强国,辽国以几乎是倾国之兵的军力去攻打一个小小的高丽,这看上去是不是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意思?实则不然,这里面的因素除了有上面提到的耶律隆绪的政治需求外,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丽绝非一个可以被人随意拿捏的软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