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第一太监(第2页)

 顺便在此交代一句。就是在这年的十一月,李德明将自己的“都城”迁往了兴州,也就是后来的兴庆府(今甘肃银川),而这正是后来西夏国的国都所在地。

 聊完了宋朝周边这些邻居的近况,现在我们再把视线转回宋朝。

 因为蝗灾的肆虐以及赵恒身体的突然抱恙,宋朝的拜神运动也终于是暂时消停了,举国上下现在都在忙着“扫蝗”,但这场蝗灾最后还是靠了老天爷的帮忙才得以减弱。就在王旦薨逝之后不久,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持续强降雨让此前猖獗泛滥的蝗虫纷纷自毙而亡,全国各州相继上奏说境内的蝗虫开始出现大面积的死亡。

 赵恒对此自然是大松了一口气,可他却觉得这其中最大的功臣还是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于是他亲自到玉清昭应宫以及开宝寺的灵感塔去答谢诸位神灵。如此看来,他这“病”是彻底没治了。接下来,赵恒要做的就是尽快恢复农业生产,而比这更重要的事则是赈济蝗灾泛滥地区的大量灾民和饥民。

 为此,赵恒于公元1018年4月特意下诏大赦天下:死罪降为流放,流放以下全部赦免。同时,他还下诏免除蝗灾受灾地区去年拖欠的夏秋两税,这一年的夏税也视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减免。

 总的来说,这个公元1018年对宋朝来说是近十余年来难得清静的一年。皇帝赵恒不再拜神,“日理万机”的宰相王钦若也不再有心思和工夫去与人争斗——也没人跟他斗,全国各地的官员则在忙着赈灾和恢复农业生产,此外还得继续扫灭那些试图做最后挣扎的蝗虫以防止其再度为害。

 不过,这一年的宋朝也并非是没有什么大事发生。首先是这年的闰五月,知枢密院事马知节因病而被罢为彰德军留后,赵恒没有将其外放,而是让其留在了京城颐养。接替马知节的人是曹利用,在这之前他的官职本就是同知枢密院事,而如今他虽然没有被直接提拔为枢密使,但个知枢密院事其实就已经是枢密院此时的最高长官,当年澶渊之盟时的宋朝谈判代表这下子可是彻底地出息了。

 八月,自觉身体每况愈下的赵恒在群臣的再三请求下决定册立太子,这个太子的人选显然是毫无争议的,毕竟赵恒此时就这么一个儿子。就此,时年仅八岁的升王赵受益被册封为宋朝的皇太子并正式被改名为赵祯,随即赵恒再又以此为名下诏大赦天下。

 为了让赵祯更好也是更快地成长起来,赵恒给他配备了阵容强大的幕僚班底:任命右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乐黄目为给事中兼太子左庶子,任命吏部郎中张士逊为右谏议大夫兼太子右庶子,任命礼部郎中崔遵度为吏部郎中兼太子左谕德,任命左正言晏殊为右谕德。

 以上这些人可以说是赵祯的科任老师,但赵祯的班主任却另有其人,此人就是时任参知政事的李迪。赵恒最初本打算授予李迪太子太傅的官职,但李迪却说赵光义之前册封赵恒为太子时未曾设置太保和太傅的官职,所以他不敢得此官。赵恒最后便只是封了李迪一个太子宾客的官职,但赵恒以皇命的形式下诏皇太子从今以后必须以师礼视李迪。

 除开上述人等,有一个人我们要在这里特别提一下,因为他将是接下来这段历史故事里最重要的男主角之一,此人就是玉清昭应宫资善堂都监、左藏库使、长州刺史、入内押班周怀正。看到“入内”二字我们想必就应该明白这个周怀正是个什么人,没错,他是赵恒身边的当红大太监,甚至可以说他是此时宋朝内宫的第一太监。

 赵祯这次受封为太子后,周怀正也跟着一道升了官,他所得到的新官职是左骐骥使、入内副都知、管句左右春坊事。需要注意的是他后面的这两个官职,这个“管句左右春坊事”看着官名很长,但这个职务每天实际的工作任务就是管理和协调与太子教育有关的一切事宜,通俗一点来说就是一个“太子府教学工作办公室主任”的角色。但是,周怀正头上最大的一顶帽子却是这个“入内副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