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后发先至(第2页)
这起将会震惊天下的政变就这样还未开始就被扼杀,赵恒把这件案子交给了曹玮去审理(曹玮在这年的正月被调回京城并被升任为宣徽北院使、镇国军留后兼任佥署枢密院事)。周怀正此时已是案板上的鱼肉,再加上有杨崇勋这个污点证人的当面指控,周怀正明白自己大势已去遂对阴谋政变一事全部招供。
曹玮再将周怀正押赴承明殿由赵恒亲自问话,面对周怀正的供词以及殿下跪着的这个相处了几十年的老友,赵恒心头的滋味无以言表。他问周怀正为何要这样做,但此时已经是万念俱灰的周怀正并不给自己解释什么,他只是一个劲儿地祈求赵恒能够饶恕他的罪行。可是,他实在是太天真了,自古阴谋政变者有几人还能活命?况且,就算赵恒想饶恕他,可刘娥、丁谓、曹利用能饶过他吗?
周怀正最终的结局是被赵恒下令押赴城西的普安佛寺予以斩杀。按理说,周怀正谋反应该株连其家,但赵恒最后还是决定仁慈一回:周怀正的父亲和弟弟被杖责之后再又发配流放,周家有官职的亲属全部除名,家产抄没入国库。这虽然也很悲惨,但至少他们这些人最后算是保住了性命。
当然,单单只是杀一个周怀正并不足以平息丁谓和曹利用乃至是刘娥的怒火。丁谓因为此事而建议赵恒追究朱能献天书一事的责任,这一棍子抡下去导致很多人纷纷扑街:朱能的父母以铜百斤赎其罪,朱能的两个儿子被发配流放,朱家被抄家。陕西乾佑观的观主王先、道士张用和、殿直刘益、借职李贵和康玉、殿侍唐信和徐原,以上人等均被刺面并发配流放。
这当然没完,因为周怀正此次政变其最终目的是要拥立小孩子赵祯为皇帝以及让寇准重新担任宰相,所以这两人也因周怀正而被牵连。有人向赵恒建议应该对皇太子赵祯予以惩处,有些昏了头的赵恒差一点就准备拿自己的儿子开刀。关键时刻,宰相李迪挺身而出。
李迪对赵恒反问道:“陛下,你真的要这样做吗?你好好想一想,你现在还有几个儿子啊?”
赵恒一听这话顿时才回过神来,年过五旬的他如今就赵祯这么一个宝贝儿子,而眼下他的身体又是这般模样,如果真把赵祯给收拾了,那他可就真的是绝后了。那他这万里江山准备留给谁啊?又是谁将来为他送终哭灵啊?
赵恒于是当场下令:“从今以后,不得再有人因此事而责咎于太子!”
这赵祯算是被李迪给保了下来,可寇准就难逃此劫了。周怀正发动政变可是要立你寇准为相,你敢说你俩私下里没有交易和内幕?你敢说你对此事一无所知?就算你寇准没有涉及此事,但你身边的那些人却未必没有与周怀正暗中串联。再者说,在周怀正和朱能导演的天书事件中,你寇准是白纸黑字地参与了其中,就算是因为这事你寇准也得挨刀。
于是乎,在丁谓等人的一通唾沫横飞之下,经赵恒首肯,一道皇命就此颁下:太子太傅寇准降为太常卿、知相州(今河南安阳);翰林学士盛度、枢密直学士王曙一并罢职并分别出京担任光州和汝州的知州;寇准的亲信小吏张文质和贾德润被罢为县主簿,随后又被改判为罢官流放。
此外,朝中其他与寇准交好的官员也被牵连,丁谓动用宰相的权力把这些人全都一应贬斥,唯一幸免的翰林学士杨亿。丁谓在贬斥了寇准及其亲信之后,杨亿也是日夜难安,再加上寇准之前有意让他取代丁谓,这就让杨亿更是提心吊胆,可丁谓就是迟迟不对他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