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虎狼共舞(第2页)
一个月后,赵恒下葬的日子到了。为了表示对已故老领导的照顾和关爱,王曾和吕夷简联合上奏请求将赵恒在世之时的那些骗人又骗鬼的“天书”全部拿去给赵恒陪葬。天书事件可谓是赵恒一生的污点,但这种话没人敢说,即使是在赵恒死后也没人敢站出来说那些都是骗人的鬼把戏,但这些东西如果继续被当成宝贝一样地供奉着就意味着赵恒的精神还在继续发光发热。
不止是王曾和吕夷简对这些玩意儿厌烦透顶,刘娥其实也对这些东西相当反感。当二人的奏疏呈上去后,刘娥大笔一挥当即表示同意。此事其实并非只是一句准奏这么简单,这同时也意味着宋朝拜神运动的就此终结,宋朝的官员和百姓们在被天书事件和拜神运动折腾了十几年后终于是和这些东西彻底说再见了——这是宋朝一个时代的终结。
当赵恒的灵柩即将前往巩县之前,刘娥和赵祯参加了一次由全体朝臣参与的大朝会。在这次朝会上,有关部门上奏请求把那些沿途的那些阻挡灵驾通行的城门和房舍都给拆掉,如此方可让送灵队伍的车舆和象物顺利通过。但是,此建议遭到了御史谢涛的当场反对。
谢涛直言:“昔日先帝封禅泰山以及祭祀汾阴之时所过仪仗比如今大得多,但先帝也未曾下令拆毁城门和民众的房舍。况且,先帝在驾崩前曾明确表示他的丧事务必从简且不可厚葬,我们如今这般大费周章地为先帝办丧事本身就是在违背先帝的旨意了,所以臣恳请对先帝的丧事予以简化,拆毁城门和房舍之举就更是不可为之。”
刘娥一听这话可就不乐意了。不管怎么说赵恒也是她的老公,而赵恒对她的深情和恩宠也让她必须好好地送赵恒走完在这人间的最后一程,况且赵恒还是个帝王,讲点排场又怎么了?然而,正当刘娥一口否决了谢涛的请求后,自打登基以来就没怎么在公众场合说过一句话的乖孩子赵祯却突然开口说话了。
这时候还只是个小小少年的仁宗陛下看了看坐在自己身旁的母后,然后又望了望下面的一众大臣,随即开口说道:“城门卑者当毁之,民居不当毁也。”
也就是说,赵祯认为城门可以拆,但百姓的房屋决不能拆。此言一出,下面的大臣无不惊奇,仁宗之仁在史书的记录里第一次显现。刘娥呢?面对儿子的公然“忤逆”,她这个强势的母后会有何反应呢?刘娥的反应在史书里的记载是“太后以为然”。她不但没生气,反而觉得自己的这个儿子说得实在是棒极了。
千忙万忙之后,赵恒终于是在这年的十月于永定陵入土为安。刘娥再又下诏大赦天下,然后还免除了赵恒的灵柩所过之地百姓的租税。这一年宋朝发布的大赦令和加恩令可谓是极其频繁,一方面是为病重的赵恒祈福,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新帝登基必须要加恩于全体臣属和子民。在赵恒下葬后,刘娥发布了本年度的最后一道“加恩令”,而这是专门为宋朝的两府重臣们所“量身打造”的。
据王铚的《默记》所载 ,刘娥在赵恒下葬之后对宰辅大臣们说道:“自先帝驾崩以来,内外事务多亏了爱卿们的鼎力相助才得以处理得井井有条。如今先帝已经入土为安,而皇亲国戚也都相应地获得了封赏,但你们这帮宰辅大臣的族人却没有被加恩。你们回去之后就把你们的族人都报上名来,我将对他们逐一推恩。”
此话一出,这帮大臣们个个都在心里乐开了花,他们回去之后就把自己凡是能想到的三族之类的子弟名单给呈送了上去。可是,这帮聪明绝顶的大佬们根本不曾想到他们就此中了刘娥的圈套。刘娥将这些名单全都粘贴在了寝殿的墙壁上,此后凡是遇到有折子举荐某人为官时她都会往墙上看上一眼,只要被举荐的这人不是名单上的人,她都准奏,反之则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