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同病相怜(第3页)

 当然,范仲淹并非是在单打独斗。自从他扯下刘娥的那身“皇帝的新衣”并被刘娥赶出京城后,刘娥此举就像捅了一个超级马蜂窝,一个范仲淹倒下了,无数个同样人微言轻的范仲淹却站了起来。这些人的诉求只有一个,那就是当今天子已经是二十好几的大男人,皇太后你应该把朝政大权还给当今圣上。


 刘娥能答应吗?做梦!


 权力是毒药,而且是会上瘾的毒药,刘娥早就上瘾了,她怎么可能放权?于是乎,诸如御史曹修古、杨偕、林献可等人都因为上疏请求刘娥还政于赵祯而被外贬,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人不断地上疏请求刘娥还政。刘娥由此也变得更加愤怒,眼见杀鸡儆猴已然不管用,她便加重了处罚的力度,凡是胆敢再叫她还政的人一律外贬,最远的直接贬到岭南去做官,如此力度的处罚在宋朝几乎就等同于“死罪”。


 这样一来,刘娥的耳朵根子应该清净了吧?哼哼,做梦!你刘娥想得美!


 终于,在宋朝的那些言官们为了让赵祯能够亲政而纷纷挺身而出却被严厉处罚后,身为朝廷高官的翰林学士宋绶也决定不再沉默。


 宋绶倒是没有上面这些人那么直接,他援引李隆基当年的例子来说事。当时李隆基初登帝位,他的父皇唐睿宗李旦为太上皇,李旦那时候也是每五天一临朝并处分军国重务,三品以上的官员任免仍然由李旦亲决,大案要案也是由李旦最后来定夺,而李隆基则是每日独自与朝臣商议国政,三品以下的官员任免和徒刑则由李隆基自行裁决。宋绶的意思就是让刘娥学李旦,你还是大权在握,但请你分一点权力出来给赵祯练练手。


 宋绶以为自己这样做说就能够让刘娥和赵祯都满意,也希望能够给现在身处舆论漩涡且骑虎难下的刘娥一个台阶下,可刘娥不但没有领他的情,反而是大怒:你宋绶身为朝廷的高官竟然敢第一个跳出来要我放权,你想当忠义之士是吧?那我就成全你!


 愤怒的刘娥直接一道诏令将宋绶赶出京城外贬为应天知府。侍御史刘随、殿中侍御史郭劝急忙上疏给宋绶说好话,请求刘娥看在宋绶确有大才的份上宽恕他这一回,但刘娥不为所动:“你们别再我面前叨叨了,再敢多言的话,下一个倒霉的就是你们!”


 面对朝廷内外此起彼伏的要求其还政的呼声,刘娥明显感觉自己有些应付吃力,相比武则天当年不断地被人“哭着求着”要求其登基称帝,刘娥感觉自己就像是跌进了冰窟窿里:老娘我这些年真是白养活了你们这群白眼狼!


 不过,让刘娥稍感庆幸的是,到目前为止宰辅重臣里面还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对此事进行表态。这里面的原因当然很复杂,这些人都是深受刘娥的“皇恩”,但他们也都是赵宋的臣子,只要你刘娥别太过分,那么他们也不会冒着丢掉高官厚禄和荣华富贵的风险去为赵祯争一个虚名。毕竟如今的刘娥已经是六十好几的人了,而赵祯才二十出头,赵祯就算是熬也能把刘娥给熬死,除非你刘娥能成精,能活个八九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