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任鸟飞
第三百一十五章 赵俣VS完颜阿骨打(第2页)
这也就难怪完颜阿骨打和金国的一众将领会选择以一敌二,同时跟宋辽两国决战。实在是,金国现在,君明,将勇,兵强,马壮,又以横扫之势拿下了整个东北,正处于其国最巅峰时刻。关键,女真人,尤其是完颜部,原来只是一群数千人马的井底之蛙,兵甲都不全,而现在他们已经拥有了一支四十来万人马几乎达到冷兵器巅峰的大军。这样的实力,不仅在此时的东北亚地区难以找到对手,就是放在全世界,也是相当可怕的存在。 假设,此时的金军也像历史上的蒙古人一样西征,横扫欧亚大陆的,或许就是女真人了。……血战前夕,尽管双方剑拔弩张,气氛紧张得令人窒息,但双方的主帅,也就是赵俣和完颜阿骨打,却全都在故作轻松。某一天,赵俣与完颜阿骨打在阵前邂逅相遇。尽管双方距离遥远,而且中间还隔着一条滦河,但双方都知道对方是谁。完颜阿骨打率先派人到宋军阵前传话:“契丹已亡,不可扶持。大宋皇帝若能悬崖勒马,由我大金取代契丹,继续与大宋北南分治,共享太平,还天下安宁,则两国百姓皆可免于刀兵之灾,此乃千秋万代之福祉也。”看得出来,完颜阿骨打有点诚意,也应该是不太想打这他估计也没有必胜把握的一仗。他更希望劝赵俣能放弃辽国,让他顺顺利利地把辽国给灭掉,永绝后患,彻底将辽国的疆土吞并了。但话又说回来,结合之前金使来讨要岁币,以及历史上完颜阿骨打一直努力向北宋王朝勒索岁币并且数额越要越多,说明完颜阿骨打骨子里还是有女真人贪婪的基因的。不过这也正常。一来,历史上的赵宋王朝,表现得太拉胯,十足的软柿子,谁不想捏一下?二来,游牧民族,也包括渔猎民族,靠他们自己,很难吃饱饭。他们要想不饿死,尤其是想过得好一点,肯定得打草谷,也就是去抢农耕民族,不然,一个寒冬或者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就可能让整个部落陷入绝境。而且,就像王熙凤说的那样,大有大的艰难。要单单是完颜部那万八千人,以完颜阿骨打的本事,怎么都能把他们养活好。可现在,金国吞并了辽国的广袤疆土,有大几百万张嘴等着完颜阿骨打去养。从前辽国朝廷靠着辽朝境内农耕技术最成熟、自然条件最优越、自唐代以来就是传统农业区、粮食产量稳定且单产较高、粮食总产量超过辽国半数的燕云地区的赋税和粮食,能勉强平衡草原与农耕的补给。如今燕云地区已经被赵俣收复了,金国手里的农耕区要么产量不足,要么技术落后,根本顶不上用。仅靠辽东、辽西、上京道以及女真故地种的那点粮食,怎么可能够养活这么多张嘴的?辽东的粟麦、辽西的杂粮,加之上京道零星的农耕产出,撑死了只够供应女真本部和核心部族的消耗,那些被纳入统治的契丹遗民、渤海旧部,还有广袤草原上的游牧群体,总不能靠喝西北风过活吧?等到寒冬一到,草原上的牛羊掉膘,山林里的猎物绝迹,那些嗷嗷待哺的人口就会变成隐患——轻则为盗为匪,重则揭竿而起,金国刚建立的统治根基随时可能崩塌。完颜阿骨打若不想让刚吞下的辽国疆土变成沸腾的油锅,就必须找到填补粮食缺口的法子。所以完颜阿骨打才会一边劝赵俣“南北分治”,一边派使者讨要岁币。这岁币对大宋来说或许只是国库支出的一笔款项,对金国而言却是救命的粮草钱。用岁币从大宋手里换粮食,或是直接用银帛从榷场交易布匹、盐铁,才能让金国境内的百姓不至于在冬天饿肚子。他越是狮子大开口,越说明境内的缺口大得吓人——那些被他纳入版图的数百万张嘴,每天睁开眼都是要吃饭的压力。这从来不是简单的“贪婪”二字能解释的。就像草原上的狼群总会盯着牧民的羊群,不是因为狼天生恶毒,而是冬雪封山时,不捕猎就会饿死。金国就像一头刚吞下大象的蛇,消化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的能量,而大宋这个太富裕的邻居,自然成了它的目标。从赵俣的角度来看,或许觉得岁币是屈辱的勒索。可在完颜阿骨打的眼里,这是维系统治的刚需。农耕民族靠土地里的产出就能安身立命,游牧和渔猎民族却要靠天吃饭,一旦老天爷不赏脸,就只能把目光投向农耕民族。这种生存模式的差异,早就刻在了骨子里,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有用实力说话。如今滦河两岸刀兵相向,完颜阿骨打故作轻松的背后
,是数百万张嘴催出来的紧迫感。他劝赵俣“悬崖勒马”,与其说是想避免战争,不如说是想不费一兵一卒就拿到维持金国统治的“活命钱”。毕竟真打起来,就算赢了,金国也有可能遭到重创,倒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既省心又省力,还能拿到他想要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