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太子卷起来(第2页)




    关键,遇到一些大风大浪时,这种蒸汽动力,有时候真能救命,使得装备了蒸汽机的船更能远航。



    如今,市舶司的税收从每年几十万贯涨到了上千万贯,比江南的茶税还多;海船的吨位从几百石到了五千料;大宋的丝绸、瓷器、茶叶、玻璃、香皂、机械、轻工业品等商品通过船队运往沿途各国,换回金银、香料、宝石、象牙等异域特产,丰富了大宋的物质生活,推动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这十几年,大宋没动一兵一卒,却借着先进海船,把疆土拓到了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地方,众多小国见识大宋的强大,许多国家因此派遣使者前来访问大宋,形成了万国来朝的局面,提升了大宋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



    赵寿扶着船舷的手指微微收紧,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海风卷着咸湿的气息扑在他的脸上,带着远处浪涛拍击船身的轰鸣,将赵遹的话语揉碎了,又一片片塞进他耳中。



    赵寿知道他父皇赵俣是大宋最伟大的皇帝,甚至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可直到如今,赵寿才对赵俣的伟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



    几日后,赵寿一行到了大连港(张纯建议改的名)。



    刚到大连港时,赵寿等人除了觉得这里新一些,并未觉得这里跟登州有什么不同。



    只有马扩感慨道:“殿下有所不知,吾等初至时,此地无名,渔者呼为‘青泥洼’。何有港?唯礁石围浅滩耳。潮退则见泥中竖数十歪木,最多容十数小渔舟,舟帮皆补丁,渔者上下必乘摇筏,浪大则久待。”



    马扩转头望向如今的港湾,说道:“今岸筑二丈青石堤,可御深秋狂风;码头分十数泊位,大容五千料宝船,小泊辽东货舟;岸有栈房、库房、市舶司署,青砖瓦房齐整,胜昔登州旧衙。”



    正说着,一辆火车“哐当哐当”从栈桥上驶过,车后虽然只有五节车厢,却仍旧装了大量的水泥和木材。



    马扩笑道:“此乃麻娘娘所研发火车,沿码头铺轨,一车可载五车之货,远快于人抬肩扛。昔时吾等来,运物唯恃渔者小车,遇雨则泥没膝。”



    赵寿顺着轨道望去,却见远处的船坞里,几百名工匠正围着一艘全新的宝船正在修补。



    见此,赵寿诧异道:“在这里造船厂!我父皇不担忧辽东教女真人夺去?”



    马扩说:“陛下对前线将士有信心,且今高丽已与女真结盟,不教我大宋前往日本之船靠岸,我大宋只能在此处建船厂对东去之船进行检修,以防万一。”



    从赵俣在辽东半岛的布局,赵寿就能看得出来,大宋占领这里以后,就没想再将这里还回去。



    赵寿一行下船以后,改乘火车北上,后又骑马来到前线。



    赵遹将赵寿交给种师道了之后,就回大连了。



    见赵寿来到他这里,种师道真是头疼不已。



    可培养储君,也是重中之重的事,赵俣能把太子赵寿交到他种师道手上锻炼,也是看重他。



    所以,再苦再难,种师道都得接着。



    种师道跟仇悆、张俊、张叔夜等人商量一番,觉得还是将赵寿放在做事稳健又善战的张俊军中为好。



    而且,神机军才是大宋的未来,这也好让赵寿好好接触一下大宋最先进的军队是如何战斗的。



    张俊领到这个烫手的任务了之后,不敢怠慢,他直接将赵寿等人安排在了他的侄子张子盖的军中。



    别以为张子盖是张俊的侄子,就误会他是个纯粹的纨绔子弟,实则不然,他可是张俊手下数得上数的大将,而且心思细腻,关键时刻敢打敢拼。



    历史上,在苗刘兵变时,张子盖作为张俊部的先锋跟随韩世忠参与讨伐苗傅叛军,因功升到武功郎。后来,伪齐大举南侵,张子盖又在藕塘之战有战功。金人破盟之后,张俊所部收复宿、亳二州,败金军于柘皋的重大战役,张子盖都参与了。等到完颜亮破盟,张子盖受命援救海州,在城外与金军大战,两败金军,将数千金军赶入水中淹死,终于解海州之围。虽然之后他并没有接受魏胜的建议,趁胜追击,而是以“受诏解围,不知其他”的理由退回了泗州,但考虑到当时他已年界五十,其他南渡将领如成闵、赵密、王权等到了这个年龄多已变得胆小怕事,张子盖能在野战中击败金军,殊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