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铁血铸山河小苏打掺了水

第二章吃肉才能有力气(第3页)


    战士们也要吃肉,正好借用王大爷家的锅,煮十几斤肉,够战士们吃就行。



    这样的天,煮熟的肉还能放一下,生肉几乎没法带。



    “我们把肉都分好,给点馒头、饼子什么的都行。”



    “苞谷也行,我们用猪油直接炸了。”



    小村子不大,也就30多户,一头野猪,正好够村里百姓吃的。



    王大爷看起来就是个忠厚人,出去没一会,带了一个中年人进来。



    听王大爷说,这就是村长,村里的大事小情,都是他来应付。



    “刘家洼的后生?”



    “是的,家里真的没有吃的了,只能出来碰碰运气。”



    “你们准备换多少粮食?”



    “也没有多少,有个三五十斤粮食,几十个馒头,我们路上吃,就好。”



    刘福全很清楚,必须要按照老百姓的思路,不然,一下子就被戳穿了。



    “我们也是没办法,本来想着带回去,晚上,走岔路了。”



    “路上耽误不得,我们能带一点,在路上吃,回去肯定不行了。”



    从这里过去,至少几十里,一天都走不到,那些肉确实会坏。



    村长的脸色果然好了一点,但是仍然很怀疑。



    “听说这段时间,山里不安分,你们没遇到?”



    “我们出来三天了,昨晚上才逮住这个畜生,其他倒是没有什么。”



    虽然说不出什么,但是刘福全的口音,对周边的熟悉程度,都不像土匪。



    别看桐柏山也属于大别山山脉,但是相距几百里,口音上有明显差距。



    要不是本地人,一下子就被发现了。



    村长点点头,总算是没有再刨根问底,刘福全心里也稍微放松了一点。



    有了村长的协调,换肉速度明显快了很多。



    野猪肉本身就没有多少,几个人要求也不多,村民合计完,其实差不多。



    按照刘福全的说法,粮食能放,肉不能放,这样的天气,一下子就坏了。



    眼看着一切都很顺利,收拾好粮食,几人准备走的时候。



    突然,一个村民跑了进来,民团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