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失态的杨秀娥(第2页)
“是机器的事,这也没办法,新机器太贵,厂子得养活那么多人,每个月都有生产任务,要换的话,实在是负担不起。”
宋露白说:“现在负担不起不代表往后负担不起,棉纺厂在咱疆省百姓心里可是这个…”
她比了个大拇指。
“等往后你们厂的设备升级了,如果要淘汰这一批,可一定要先联系我们团,指不定到时候我们十六团在你们厂的支持下,也能改善一下经济情况。”
一旁在桌上专心吃菜的裴有福耳朵都支棱起来了。
这一笔还没谈好,宋露白嘴里又冒出一笔,他想说她想的是真长远,但她真的是异想天开。
就算是面临淘汰产能落后的机器,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对团场来说,是一大负担。
不过裴有福觉得,宋露白的脑子是真的很活泛啊。
宋露白和刘成闲聊了会儿后正式进入正题。
杨秀娥紧张了一天的心也重新开始抖了。
在宋露白和刘成把包间里的气氛谈到略紧张时,最先承受不住的是杨秀娥。
杨秀娥端着茶杯鼓足勇气站起身说:“刘主任,我敬你一杯,我知道换作以前,我都没资格和你坐在这吃这顿饭,但现在我是我们团制鞋班的班长,我就想让你们抬抬手给我们一条生路,只要有了这条路,我们团的条件就能好点。
你不知道啊,刘主任、裴同志,别看我们团的妇女同志会做鞋,但一年四季她们都穿不上新鞋,大冷的冬天,不少人的鞋是烂的,脚上都生冻疮,去年我们团来了七百多号知识青年,粮食产量就那点,家家户户冬天都只能忍饥挨饿的省着粮食吃,不然分的粮食都挨不到过年,如果我们能有点额外收入,就能不让大家住地窝子,也能买点布料给自己做双暖和的鞋子…”
杨秀娥二月份和卫昭她们下过连队,知道连队的职工过的什么日子。
比起有正经工作工资能发下来的同志,一个月都拿不了几块钱的连队职工以及知识青年们,那是真苦啊。
杨秀娥是个心软的女人,也是个有心气的女人,从来到石城都是宋露白在办事,她也想出点力,此时因为紧张,她是抖着嗓子在说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