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资源曙光(第2页)
很快“星梭号”传回新的数据,看到传回的新数据,艾希很快就找到符合要求的运输舰图纸。“星跃者”级运输船。船长约 80 米,宽 25 米,高 18 米,船身流线型,船头尖锐,两侧有可折叠太阳能帆板,船尾是巨大推进器阵列。
运输船采用特殊钛合金框架,含钽、铌等元素,强度高且抗腐蚀,内部蜂巢式填充减重。外壳覆陶瓷复合装甲,可抵御多种威胁。
内部舱室布局合理,货物舱大,占船身约三分之二空间,有先进固定系统与环境控制系统。人员舱在船头,含驾驶舱、休息区和乘客区,设施完备。能源舱在底部,储存反物质燃料与能量电池,防护多重。
动力系统配备主离子推进引擎和四台辅助等离子推进引擎,前者提供强大推力,后者保障精确操作。
秦明看后满意点头:“好,就是它。”
基地内的图纸相当完善,随着基地的恢复,基地能力也在逐渐恢复,越来越多的功能陆续激活。
基地船厂的智能系统以量子计算的速度计算资源和蓝图立刻完成建造计划。船厂内的设备依弦理论操控微观弦振动创能量场。于场中,特殊合金原料经超高温等离子熔炉融化成融液,由强磁场约束喷射冷却成船体。
建造区域内,智能材料生成系统启动,运用量子重组技术,按预设蓝图重组排列基础原子和分子,逐个构建运输船组件,速度和质量远超传统方式。能源核心借用反重力迁移技术将各个组件安装在船体内部。运输船在高度自动化中完成建造。
准备就绪,改造后的采矿船和运输船组成编队驶向资源行星。新的运输舱在阳光下闪耀,“星梭号”则等在行星的同步轨道旁巡逻护航,秦明满怀期待地等待它们凯旋。
采矿船和运输船在智能系统的指挥下,组成编队,向着资源星球进发。
编队抵达资源星球后,便开始执行各自的任务。运输舱在预定轨道上停泊,调整好姿态,开启一系列精密的监测和接收设备,静静等待采矿船的采集成果传输。
采矿船则向着富矿区进发。由于富矿区位于悬崖峭壁周边,地形极为复杂险峻,这给采矿船的接近和作业带一定难度。采矿船凭借先进的导航系统和强大的推进器,小心翼翼地驶向预定位置。其底部的反重力装置根据地形实时调整功率,确保船身始终保持稳定的姿态,避免与陡峭的崖壁发生碰撞。
到达富矿区上空后,采矿船伸出巨大的机械臂,机械臂末端配备超高频震荡采集装置。它利用高能粒子束引发资源内部的共振,使资源在特定频率下变得脆弱易碎。随着一阵轻微的震动,资源纷纷从崖壁上脱落,被采矿船的引力收集器捕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