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海底城完工(第2页)
地下空间的挖掘先是一个笔直通道,接下来就是一个方形的巨大空间。这次有泥土抵御部分压力,空间也造的很大,4个边长50米高度5米的正方形空间整齐排列。
这四个空间会作为海底城的主要空间,海底城的目标本来就是可有可无。李月按照秦明的建议,把一个空间变成传送门。把另一个空间当成矿场。
一个是卧室,一个是上下通道。这四个空间都经过加固,外层是泥沙,然后是3层玻璃板,一层合金板,最后又是一层玻璃板。中间还有塑料填充。
塑料这种聚乙烯材料本来就是化工产品,1号星上的工业发展虽然跳过塑料的开发,却依然保留化工材料的少量生产。多层防护下,就算是地震也无法轻易损坏海底城。
作为上下通道空间的用途也是专门联通上下用,向上自然是用玻璃板联通。同时在空间这端建立隔离舱。同时四个空间和周围的连接的通道全用隔离舱隔离。
这种每个房间一个隔离舱阻隔的方式,类似生化基地的建造方式。这种地方本身就隐秘,自然也要足够坚固。海底有玻璃房子,淤泥下方有4个空间,一上一下正好形成一个整体。
按照李月的计划,这些空间建造好之后,周围会成辐射方式继续扩建。扩建时,先挖出一个5乘5的空间,然后安放减压室。减压室就是负责增减压力的。
减压室两端各有一个门,一端是建好的门,一端是准备修建的地方。修建好的一端也能受到减压室的保护。这些减压室由于工艺问题都需要星巢基地来进行制作。
星巢基地的绝大部分产能都在全力制作星巢舰队。星巢舰队目前保持2个月一支,1个月全力制造幻想级战列舰,1个月制造2艘云兽级航空母舰。
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的制造必须在星巢基地外面进行,剩下的飞船都是边角料,星巢基地内部制造。星梭级护卫舰上有减压室,建造减压室的时候也可以顺便多建造几个。
海底城的基础建造好之后,剩下的就是扩建。通道的大小都是3米高2米宽,长度都是5米长。海底城建造的时候,增加的房间都是50米宽50米高,10米高。
统一的规格可以方便海底城的建造,建造的时候这些空间都会有相应的作用。包括居住区,休闲区,工业区,仓储区。这些区域都有不同的功能,雷猿们都安静的生活在这里。
这里是深海,却不影响雷猿居住。雷猿是星巢基地培育出来的,都能常年在太空中自然生存,深幽海底跟宇宙空间相比差不多。毕竟飞船上也有人工重力和模拟自然光。
海底城有了雏形后,地下二层紧跟着建立起来,和地下一层不同,地下二层中间是50米边长的空间。周围则是八个空间,跟一层不同,二层中间直接安装一个护盾生成装置。
护盾生成装置是海底城的必要防护,就算没有外敌入侵,也能应对天灾威胁。防御外敌是护盾的本质,应对天灾也是如此,只要护盾打开,就可以将海底城和整个行星直接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