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自然灾害(第2页)

 载具公司除了反重力装置都能提供。为此李月特意建立一个反重力装置的工厂。用立体打印技术,加上足够的金属,很快就会有无数的立体打印设备可以使用。

 金属立体打印设备可以打印任何零件,原理就是从6个方向同时挤压形成需要的工件。制造反重力装置的工厂完成后,飞行器的数量就开始增加。

 1号行星有了飞行器,继续稳定发展。原来是需要修建道路才能到达相应区域。有了飞行器可以直接飞向想去的地方。飞行器上雷猿眼神犀利的四处巡视。

 找到湖泊后,飞行器就会降落,然后就近取材开始建立村落。有淡水就能维持生存,食物通过运输也能完成。好在有湖泊的地方比如有树木。

 一架飞行器能装6名雷猿,10架飞行器就能运来50人。一个村落50到100人就可以运转。李月也不要求每个村落都满员。李月只要把一定数量的雷猿带到相应位置自行发展就行。

 1号星上陆地海洋面积相同,更多的是湖泊。开始的时候雷猿的生存空间比较少,有了飞行器,雷猿的生存空间就可以快速扩展到所有湖泊附近。

 每天1千雷猿都可以分散到20个区域,如此快速的分散到大量的区域。接下来就可以慢慢的等待,分散到整颗行星后,雷猿的生存空间极大自然可以更快的发展。

 几十天的时间过去,新城市已经建立完成,大量的雷猿进驻其中。农田的粮食也收获一批。第二批也播种下去。有鱼、有肉、有粮食,雷猿现在食物充足,更是频繁繁衍。

 雷猿出生后就开始快速成长,2个月的时间,小雷猿就长成人类婴儿1岁大小。同时小雷猿也具备父母的一切能力。同时还更加聪明,跟人类相比要优秀很多。

 雷猿开始自然繁衍之后,雷猿的数量开始快速增加,再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小雷猿的数量越来越多。唯一的问题就是自然繁衍的雷猿不具备那么多知识。

 眼看飞行器越来越多,雷猿也分散在行星各处,李月也离开1号星,转而去2号星。飞行器也被带到2号星。原本通过航行才能在岛屿间移动,此时却可以通过飞行器更快的发现新的岛屿。

 随着飞行器的飞行,一座接一座岛屿上都留下雷猿的痕迹。而玻璃船则继续在海底巡视,寻找合适的矿藏。如果发现有矿藏就建立一个海底城来采矿。

 后续建立的传送门确不会再有传送门,传送门好用却也不能无节制的浪费。新的海底城得到的矿藏可以通过绳索快速拉出海面。海底城上方的海面上有玻璃船负责运输物资。

 玻璃船也进行扩大,只要不断扩大面积,保证密度比水小,玻璃船就可以始终浮在地面上。而海底城对应的海面上,很快就浮起一座玻璃岛。

 玻璃岛就是更大的空心玻璃。空心玻璃可以减小玻璃的密度。空心玻璃岛可以更好的转运海底挖出的矿物。随着矿物越来越多,运输矿物的船就会送到附近的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