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交易截止日的惊雷(第3页)

 老鹰队也做了一笔聪明的买卖。他们用一个角色定位明确的蓝领,换来了迈克·米勒——一个能为他们那群天赋异禀的田径队拉开空间的顶级射手,顺便还拿了个添头。

 然后,我们来看孟菲斯。

 王宇航的核心理念,在这笔交易中暴露无遗。他似乎对纯粹的得分手有一种天然的“不信任”。在他看来,球队的进攻,应该由一个核心(杜兰特)发起,由一群功能性球员(科沃尔、诺西奥尼)来终结和辅助。本·戈登和迈克·米勒这种需要一定球权和战术地位的球员,成为了他‘净化’阵容的牺牲品。

 他得到了什么?安德烈斯·诺西奥尼。一个我非常喜欢的球员,他强硬、拼命,像一头被激怒的公牛。他能和安德烈·基里连科组成联盟最令人头疼的锋线防守组合。这听起来很美妙,对吗?

 但问题在于,篮球比赛,终究是要把球放进篮筐里的。

 灰熊队替补席的得分重任,现在完完全全地压在了新秀凯文·杜兰特的肩上。这对他来说,公平吗?他只是一个19岁的孩子!当他手感不佳时,灰熊的第二阵容,还有谁能站出来稳定地得分?

 这笔交易,让我想起了上世纪90年代帕特·莱利在尼克斯做的事情——极致的防守,铁血的对抗,以及……丑陋的进攻。

 王宇航无疑是一位成功的教练,他手中的两枚冠军戒指足以证明一切。但成功,有时会滋生傲慢。他是否过于迷信自己的防守体系,以至于忽略了现代篮球对进攻火力的基本要求?他是否在试图复制他在山猫的成功之路,却忘了孟菲斯的这块“材料”,与夏洛特完全不同?

 这笔交易,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王宇航式”实验。如果成功,人们会称赞他的远见和魄力;如果失败,灰熊队很可能会因为进攻火力的匮乏,在季后赛中步履维艰。

 而我们作为旁观者,只能说:欢迎来到王宇航的疯狂实验室,但请注意,实验品,是孟菲斯灰熊的整个赛季。”

 tnt《inside the nBA》节目片段:

 查尔斯·巴克利: “我必须得说,我完全看不懂孟菲斯在干什么!他们送走了两个很棒的射手,换来一个只会打架的阿根廷人!听着,我喜欢强硬,但你不能指望靠打架赢得总冠军!他们会为这笔交易后悔的!我保证!”

 肯尼·史密斯: “查尔斯,你只看到了表面。我认为这是一笔聪明的交易。它让灰熊队的阵容角色更加清晰了。首发,就是极致的防守和空间;替补,就是杜兰特的个人秀。这让球队在战术上,变得更纯粹,也更难预测。”

 有嘲讽,有质疑,有幸灾乐祸,也有少数人的理解和支持。

 孟菲斯灰熊队,以及他们的主宰者王宇航,再一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暴中心。

 而这一切,都只是前奏。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看看这支阵容经过“净化”和“升级”后的灰熊队,在接下来的比赛中,究竟会打出令人窒息的铁血篮球,还是会因为进攻便秘而沦为笑柄。

 答案,只能在球场上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