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980笑笑嘲笑鸟

第515章 基建(第3页)

“从1980年到1984年,我手上的资金,就从几十万港币变成二十多亿美刀,换成港币,就是160多亿。”

“在当时的香江,我不是首富,但肯定是现金最多的人。”

闻言,无论是倪苹、小飒,还是直播间的观众都忍不住惊叹,白手起家,四年时间,160亿港币,惊人的数值。

好一会儿,倪苹才平静下来,又问:“在金融市场上赚到钱,你就开始转向实业?”

“你们家四姑娘在讲座上说过,当时因为葵涌港的关系,跟英伦人起冲突,拿下香江大量的民生企业。”

“可以这么理解。”陈凡点头。

想了下,又说:“投资实业的时间其实更早,不算出版社,投资的第一家公司,其实是嗨乐家电。”

“嗨乐是你投资的?”小飒讶异。

嗨乐的老板顾海洋是风云人物,没少上电视节目,也上过他主持的《开讲啦》,但从未听说过。

“说起嗨乐,可就有意思了。”

许今秋噗嗤笑出来:“有时候我都很好奇,男人之间的友谊真的很奇怪,刚才不是说过,老顾因为卖房,跟我们认识。”

“卖完房之后,老顾去羊城。”

“陈凡想打听羊城改开的情况,就跟老顾一直保持书信联系,后来还合伙做生意,倒腾计划外的电视机。”

“再后来,陈凡邀请老顾一起建电视机厂,英姐也入股,一起到香江收购电视机生产线。”

“当时碰上竞争对手,汇丰的大客户经理,带着两个英伦人,想要压价收购,还威胁陈凡。”

“汇丰在香江势力很大。”

“在当时,很多人都会给汇丰面子,真把汇丰得罪死,路会很不好走,毕竟汇丰的背后是英伦资本。”

“陈凡可没惯着。”

“直接把英姐的保镖叫来,把那个大客户经理拉到走廊上,打了十分钟,一秒钟都没少。”

“就这样赶走英伦人,嗨乐才有第一条电视机生产线。”

倪苹和小飒纷纷傻眼。

把人拉出去打十分钟?这是去谈生意,还是耍流氓?直播间的人也不能理解,当时的香江,这么乱来吗?

陈凡也给出解释:“当时,我是汇丰的大客户,英姐家也是,大客户经理威胁大客户,打了也白打,事后汇丰还得道歉才行。”

“除了嗨乐,其它投资也很多。”

“最开始是叫上老胡,胡应相,还有英姐一起,在内地投资广珠、广深、京津三条高速公路。”

“扬子江造船,扬子乙烯工程。”

“拿下葵涌港之后,又盯上港口业务,投资盐田港、魔都港、津门港、泞波港、莲云港、慧州港六大港口。”

“还有二滩水电站。”

说到这儿,曾阿黎补充一句:“当时都在大力引进外资,他一个人的投资,顶得上其它全部的外资。”

“而且投资的,全是基建工程。”

“基建工程最大的特点就是投资周期长、回报慢,基本上几十年才能回本,甚至在当时,很多项目是看不到回报的。”

“比如高速公路,前十年别说赚钱,年年都亏本;还有港口、造船业,前二十年,也是亏本。”

“这些完全违背他的投资思路。”

“在外面,他都是赚快钱,在内地,他就喜欢投基建,1998年又发疯一样,斥资7000亿元搞基建。”

“这7000亿元,其中4800亿是直接投资,其它2200亿低息贷款给给官方,全部用于修建运河。”

“赣粤运河、湘桂运河、平陆运河、荆汉运河、浙赣粤运河,以及中原内河水网,一共六条运河。”

“这些运河,很多还在亏本。”

“等会儿,这六条运河是你们投资的?”倪苹瞪大眼睛。

当初这六条运河开挖,反对的声音,批评的声音一大堆,以当时的经济情况,其实是没必要的。

钱要花在刀刃上。

当时有更多的项目急需资金,把7000亿元花在“作用并不大”的运河上,怎么看都是浪费。

当然,现在很香。

尤其是运河周边的城市,受益非常大,可这运河,不是国家出钱修的,怎么变成私人出资?

观看直播的人,也都一脸懵。

“他给封的口,不让宣传。”

曾阿黎白了丈夫一眼,接着说:“他在内地就喜欢搞基建,回报率基本不高,当时我问过,知道他怎么说的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