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为俄罗斯修路,朱由检别有用心(第2页)
朱由检看着希特勒,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恨铁不成钢的意味,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蠢才!你要明白,若想实现德国的伟大复兴,仅仅有粮食是远远不够的。粮食固然珍贵,关乎民生,但通过其他多种渠道,总是能够获取的。有你朱大哥在,有大明王朝作为坚实的后盾,难道还能让你们德国人饿着肚子吗?德国目前最为匮乏的,恰恰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石油和矿产品。”
朱由检顿了顿,继续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不妨仔细想想,没有充足的金属资源,我们拿什么去制造坦克大炮?没有石油,汽车和坦克的轮子又如何能够转动起来?难道你想让德国的士兵们手持烧火棍子去打仗吗?这些战略资源,才是德国实现崛起和赢得战争的根本保障。”
在朱由检的一番启发下,希特勒犹如醍醐灌顶,瞬间开窍。他兴奋地说道:“对呀,朱大哥!打仗本质上就是在比拼资源。一旦战争爆发,倘若对方掐断德国的资源供应,德国便如同被扼住咽喉,只能乖乖投降。德国目前的资源储备状况,确实不容乐观,我们确实有必要提前储备大量的石油和矿产品,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
“孺子可教也,果然一点就透。”朱由检满意地夸赞道。
朱由检的这番启发和点拨,如同在希特勒心中种下了一颗战略思想的种子,深深触动了他敏感的神经。在往后的战争岁月里,希特勒始终将资源的考量置于首位,几乎分分钟都在精确计算着德国的铜、石油等重要资源还能够支撑德军使用多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小胡子的战略思想深受朱由检的影响,这种影响几乎主导了他一生的战争生涯。
在朱由检的大力支持下,德明两国联合组建的工程公司迅速在俄罗斯展开了大规模的公路修建工程。通过这项合作,两国从俄罗斯换取了大量宝贵的资源,极大地充实了自身的战略储备。
然而,给俄罗斯修路这一举措,在德国国内引发了一些争议。部分德国爱国人士强烈批评,认为工程公司的这一行为无异于资敌,会增强俄罗斯的实力,对德国未来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面对这些压力,朱由检并未退缩,而是坚定地继续承接俄罗斯的修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