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占领伊朗和高加索地区(第2页)
自那以后,伊朗彻底沦为美国援助苏联物资的重要通道。据大明王朝情报部门的详细统计,每年大约有 45%的援助物资通过伊朗源源不断地运往苏联,犹如给苏军注入了大量新鲜血液,极大地增强了苏联的战争潜力。与此同时,伊朗不仅要承受物资运输带来的负担,还不得不将近一千万吨的石油总产量以及大量的粮食、牲畜无偿提供给苏联人。而苏联方面却毫无感恩之意,这些天量的物资全部被苏军免费征用,未支付伊朗一分一毫。面对如此欺辱,以血性和骄傲着称的波斯人又怎能咽下这口气?他们心中的愤怒如地下涌动的岩浆,随时可能喷发。
终于,当霍普纳将军率领中东方面军如神兵天降般攻入伊朗时,宛如给压抑已久的伊朗人民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得到了伊朗民众的大力支持。不仅如此,由于德国长期在伊朗经营情报网络,这里拥有相当良好的群众基础。众多深受德国文化影响的民众,带领着大量饱受压迫的工人和农民,纷纷拿起武器,自发地配合霍普纳将军的中东方面军,向英国人展开了猛烈的反击。在民众的积极响应与配合下,英国留在伊朗的五六万军队很快便如秋风扫落叶般被扫荡一空,大部分英军士兵只能无奈地放下武器,沦为俘虏。
在顺利拿下伊朗南部之后,中东方面军士气大振,迅速向德黑兰逼近,与驻守在此的二十万苏军正面交锋。然而,苏联留守德黑兰的这二十万苏军并非精锐之师,他们纪律极其败坏,行径令人发指。他们肆意掠夺老百姓的财物,买东西从不给钱,甚至还公然调戏当地的妇女,这种种恶行激起了波斯人民的强烈愤恨,使他们对苏军的厌恶达到了顶点。
当中东方面军向苏军发动猛烈攻击之时,伊朗国王巴列维抓住这难得的机会,振臂一呼,号召其领导下的士兵、警察、工人以及广大市民发动起义。一时间,德黑兰城内群情激昂,民众纷纷响应号召,与中东方面军里应外合,向苏军发起了全面攻击。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德黑兰战役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战败的苏军在科兹洛夫中将的带领下,狼狈地撤向了巴库油田,妄图在那里构筑防线,阻止中东方面军对巴库油田的进一步攻击。然而,朱由检又怎会轻易放过这个绝佳的机会?此次大明王朝进军中东,目标绝非仅仅拿下伊拉克和伊朗这么简单,更为重要的是,要一举拿下巴库油田,进而控制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等地区,实现对整个高加索地区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