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摆在德国面前的残酷现实(第2页)

 质量并不能弥补数量上的不足。就在刚刚,我从军备部长施佩尔那里获取了最新数据,截止今日,运抵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坦克中,仅有311辆虎式坦克和200辆豹式坦克。如此数量的新式坦克投入到规模宏大的库尔斯克大会战之中,对于改变战争的最终结果,实在是意义寥寥,用‘杯水车薪’来形容,可谓恰如其分。”

 听闻朱由检的这番介绍,元首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难看,他那锐利的目光如同一把利剑,直直地投向了军备部长施佩尔。

 施佩尔部长见状,赶忙解释道:“元首,军备部已经竭尽全力了。在严格保障兵工厂员工正常休息权利的前提下(这可是您亲自下达的要求),各兵工厂均已实行三班倒作业。然而,这些坦克的生产,着实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就拿虎式坦克来说,由于其工艺极为复杂,生产一辆虎式坦克大约需要25万到30万个工时。而豹式坦克的生产工时,一般也认为在15万个工时左右。如此高的工时需求,导致我们实在无法实现大批量生产。”施佩尔部长虽精明强干,但此刻也只能无奈地摊开双手。

 “诸位瞧瞧,这便是德国军事工业与苏联的差距所在。苏联生产一辆t - 34坦克,大约仅需8000多工时。也就是说,德国生产一辆虎式坦克所耗费的工时,足够苏联生产30辆t - 34坦克;生产一辆豹式坦克的工时,够苏联生产15辆t - 34坦克。在这种情况下,德军这仗还怎么打?即便库尔斯克大会战德军侥幸能够取得胜利,可未来又该如何应对苏军如潮水般海量的坦克?更可怕的是,我在此还尚未将美国的坦克年产量计算在内。”朱由检眉头紧锁,语气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那美国的坦克年产量究竟是多少?”一向傲慢的党卫军领袖希姆莱,此时也忍不住开口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