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曼施坦因的遭遇,或功败垂成(第2页)
此时此刻,德苏双方在库尔斯克突出部陷入了僵持不下的胶着状态。德军一心想要合围缺口,将突出部内上百万的苏军一举围歼,从而取得这场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而苏军则拼死想要维持缺口的畅通,为突出部内的苏军延续生机,期待能寻得战机打败德军,进而发起战略大反攻。
从表面上看,苏军在人数和装备数量上占据优势,但实际上他们的处境极为艰难。从战术角度分析,德军只要成功攻占缺口,完成合围之势,库尔斯克突出部内上百万的苏军将陷入绝境,无处可逃,面临被彻底围歼的命运。而德军即便在此战中失利,凭借其机动性和战略布局,至少能够保证半数兵力安全撤离。
更为严峻的是,给突出部的苏军运送给养已然成为一个几乎无法解决的难题。要让运输车队通过这不足五十公里的缺口,无疑是在枪林弹雨中冒险前行。天空中有德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地面上又有德军坦克的重重封锁,苏军的运输队每天都有大量的汽车被击毁。这导致突出部的苏军常常食不果腹,吃了上顿没下顿,无奈之下只能向苏联空军求援。然而,苏联空军依靠飞机空投物资,对于百万大军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要知道,当年德军连给斯大林格勒的第六集团军30万人空投给养都无法办到,如今让苏联空军给库尔斯克突出部的百万大军提供充足的给养,简直无异于天方夜谭。
就这样,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曼施坦因元帅凭借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德军的顽强作战,终于将这个缺口缩小到30公里。胜利的曙光似乎就在眼前,只要再努一把力,就能成功合围库尔斯克突出部的百万苏军,创造一场载入史册的辉煌战绩。
在这场宏大的战役中,莫德尔元帅的表现看似不那么显眼,实则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波波夫上将领导的布良斯克方面军犹如一把高悬的利刃,对莫德尔元帅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上一次战役,莫德尔元帅就险些被其包抄合围。这一次,在波兰军队的有力配合下,德军总算是艰难地收回了奥廖尔,并将部队成功推到叶夫列莫夫一线。按照战略部署,下一步只要曼施坦因元帅能够跨越索斯纳河,成功攻占叶列茨,德军的南北两翼便能实现合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