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他眉头一簇,补全半个乱世!(第2页)
他以笔为剑,用一首首感人至深的诗歌描绘出普通人在乱世中的无奈与悲哀。
那些诗句如泣如诉,饱含着他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和平盛世的殷切期盼。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诗生动地展现了社会贫富悬殊的残酷现实;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则表达了他渴望能为穷苦人民提供遮风挡雨之所的美好愿望。
正是这种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使得杜甫的诗作超越了个人的悲欢离合,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就在孔丘的话音刚刚落下之际,他那众多弟子中的颜回与子路二人不约而同地举起了手来,表示对老师所言的赞赏之意。
他们俩的目光齐齐望向那天幕之上,眼神之中流露出满满的敬仰之情。
大唐位面之上,
阳光倾洒而下,映照出一片辉煌壮丽的景象。
然而,此刻站在高处远望的李世民,目光却穿越了那繁华的表象,直直地凝视着远方那片苍茫的天幕。
他的眼神深邃而凝重,仿佛蕴含着千言万语。
良久,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
“杜甫啊,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身影并未完整地留存于这半个乱世之中。
那场惊心动魄的安史之乱,宛如一场噩梦,给我们的民众带来的不仅仅是无尽的苦难和泪水,更是一段刻骨铭心、充满血与泪的历史篇章。”
说到此处,李世民不禁微微叹息一声,继续道:
“他用如椽巨笔写下的那些诗歌,字字句句都犹如一把锋利的剑,无情地剥开了社会的疮痍,将百姓们所承受的痛苦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每一行诗都是对那个时代黑暗面的控诉,也是对苍生疾苦的深切同情。”
风轻轻吹过,掀起李世民衣袂飘飘。
他的思绪似乎也随着那风儿飘向了遥远的过去,回忆起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里,无数平民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状。
在大宋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位面上,
苏轼静静地伫立着,他那双深邃而明亮的眼眸凝视着远方那片广袤无垠的天幕。
此时此刻,他的面庞上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沉思之色,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他纳入了思考之中。
"杜甫啊,他用手中笔,将那个动荡不安的乱世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