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提前下场(第2页)
【计算工程所有pe/ato、计算工程所有减少总和g】
【计算原子数量.】
对照着kl-66论文的核心数据,以及计算模型推测出来的部分数据,徐川利用川海材料研究所的软件进行重新编写模型。
这是计算材料学的核心之一,对他而言并不难。
费了一些时间,徐川将重新处理好的‘包’放到了软件中,开始展开运行。
等待了十来分钟的时间,运行结果跳了出来。
【cupb:efax=16.3v、ef=12.6v】
【cupb:efax=16.1v、ef=12.1v】
【cupb1】
看着运算出来的结果,徐川摇了摇头。
从形成能计算结果来看,在kl-66材料中的形成过程中,铜原子取代铅需要的能量最高需要16.3v,最低需要12.6v。
哪怕是硫化铜,也需要最低8.7v的能级。
这个结果,对于这种kl-66室温超导体的合成来说,是相当不利的。
九百多的温度,完全不可能将材料内部的分子加热到10v数量级,也就意味着kl-66材料中的铜几乎很难取代铅原子。
而按照南韩那边的说法,kl-66的核心技术在于使用cucu2+取代了pb22+,诱发了微小的晶体结构畸变。
然后从形成能的计算来看,第一步就给掐死了。取代都做不到,更别谈晶体结构畸变了。
摇了摇头,徐川重新做了一遍运算,确认结果没问题后,对kl-66材料的相互作用哈密顿量、声子谱两项数据进行了从头运算。
声子谱的计算结果发现kl-66材料未掺杂和铜掺杂的结构都存在虚声子模式,说明结构不稳定,进一步证实了形成能计算的结果。
而相互作用哈密顿量,在kl-66材料中,cu在费米能级会形成高密度平坦区。而量子几何学表明该区域为强局域化态,不利于形成超导,更易导致磁性。
“磁性,有点意思,难道这玩意是一种强磁材料么”
盯着计算出来的结果,徐川思索了一下。
kl-66并不是室温超导材料,而是一种强磁材料这并不是没有可能的。
相反,从形成能、哈密顿量、声子谱三项数据的计算结果来看,它是一种强磁材料的可能相当高。
而且强磁材料也能表现出论文以及南韩那边发出来的视频中半磁悬浮的特性。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这件事在网络上引起的热议还真不小。
在第二天徐川上课的时候,下课日常提问环节就有学生问起了这个事情。
“教授,关于南韩那边最近很火热的kl-66室温超导材料,您知道消息吗这是不是真的你怎么看”
徐川笑了笑,调侃道:“我我当然是坐着看了。”
闻言,教室顿时哄笑一片。
徐川清了清嗓子,咳了一下,接着道:“关于kl-66室温超导材料,我这边的确已经知道了。不过在复刻实验没有出来前,我也没法给出确定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