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量产青霉素(第3页)
ps:另外两位此时都在国外,找不来。
听说赵骥手里有菌株,朱既明立即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身为医生的他太清楚青霉素在这个传染病横行的年代有多么珍贵了。
“好,我跟你走,希望你没有骗我”,和历史上一样,朱既明只经过了短暂的思想斗争后就毅然选择了加入研制青霉素的队伍。
来到鄂豫皖根据地后,从赵骥手里接过高产菌株的朱既明如获至宝:“外国机构对菌株管控极严,你们是怎么弄到这些菌株的?”
“菌株的来源渠道是机密,你不要打听”,赵骥随口敷衍过去接着续道,“你提取青霉素需要什么科研条件尽管讲,只要在我们独立师的能力范围内,我都会全力提供给你”。
提取青霉素的关键在于温度、通气和营养基,这些都是独立师可以满足的,赵骥专门拨出一个工兵连按照朱既明的要求修建实验室和采购器皿,同时还根据记忆提供思路说:“菌株来源渠道的人跟我讲过,实验室最好保持二十四度的恒温,培育容器最好选择扁玻璃瓶或阔底三角瓶,培养基最好加入玉米汁和棕色蔗糖”。
“对方说得很粗略,具体还是要靠你自己实验决定,不过你可以循着这个思路试一试看看”。
原时空轨迹中,朱既明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和樊庆笙、汤飞凡联手实现了青霉素的量产,但是却被靠着进口药品大发国难财的宋子文给强行拦了下来。
虽然现在只有朱既明一人参与研制,但赵骥相信在自己的全力支持下,他一个人应该也能如历史上那样快速实现批量生产,何况有了自己的漏题帮忙,这位大佬说不定能更快获得成功。
等到独立师实现青霉素量产后,不仅大量的伤员能摆脱死亡,而且还能对外贩卖获取巨额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