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前世破局,无奈之计(第2页)

 刘备点点头,又问道: 

 “那这张松后来结局如何?” 

 “父亲听我慢言!” 

 阿斗缓缓说道: 

 “原本刘璋被张鲁所威胁,璋不能敌,便请父亲入益州攻伐张鲁。” 

 刘备惑然道:“益州素多名将,张鲁麾下亦少能臣,何以反为其所胁?” 

 阿斗叹息道:“刘璋不任忠良,心怀多疑,是以不能尽激战力。 

 闻张鲁南下,屯驻三巴要地,俯瞰成都,然刘璋军屡战皆败。” 

 刘备也是无语了。 

 守着天府之国,有法孝直,张永年这样的绝顶谋士,又有严颜、张任、吴懿这般的惯战名将。 

 对了,李严当初亦在益州之地。 

 怎么能被当时的张鲁打成这般样子? 

 也太匪夷所思了。 

 难怪有暗弱之名。 

 阿斗继续道:“刘璋屡败于张鲁,无奈之下,便请父亲入益州相助……” 

 刘备心道:以当时自己的实力,恐怕远在久营益州的刘璋之下。 

 “父亲入益州时,不少益州之士如逢明主,皆弃刘璋。 

 张松、孝直与士元皆劝父王于席间设伏,瞬息斩刘璋,可不血刃而取益州。然父亲不忍,与刘璋置酒百日,以固盟好。” 

 刘备之前论及庞统时,也听过阿斗言及此事,慨然颔首:“璋虽暗弱,却是宽厚之人,此非义士所为也!” 

 诚然,他有夺取益州之心。 

 然若师出无名,却以阴狠之术夺仁者基业,亦非其所欲为也。 

 拒绝,这是正常的。 

 “所以,父亲真的带兵去讨伐张鲁了。” 

 “战果如何?” 

 “当时父亲在葭萌关与张鲁相峙,闻张鲁广置义舍,接济难民。父亲不愿与其交战,乃按兵不动,拉拢乡民,广树恩德……” 

 刘备点头:“此为攻心之战,不欲使百姓尽信玄道也!” 

 阿斗叹气道:“然此为刘璋所猜忌。” 

 刘备陷入沉思。 

 不攻张鲁,乃为刘璋所忌。 

 若攻伐张鲁,又当如何? 

 此必又为后人所诟:张鲁仁义为民,刘玄德却乘其义举而图其基业,非大丈夫所为也。 

 乱世举仁义大旗,进退皆为掣肘,常陷死局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