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两封信,定下伐吴大计(第2页)

臣等率部拼死相抗,奈何众寡悬殊,连日血战之下,乡勇伤亡惨重,危在旦夕。

今臣等身陷绝境,却不敢有半分降吴之念。

臣念陛下大业未竟,念关将军仍在汉水鏖战,念荆襄百姓尚在吴贼铁蹄之下。然孤力难支,若再无援军,恐义师溃散,此后吴贼无后顾之忧,必全力西向,夹击关将军。

臣等思之再三,唯有冒死上书,恳请陛下念及兴汉大业,怜我江淮忠义之士,速遣一旅之师,驰援海昏。

若陛下援军至,臣等愿为前驱,向导引路,与王师共破陆逊,再挥师西进,与关将军会师,共复荆襄,共讨吴贼!臣等虽万死,亦不敢负陛下之托,不敢负汉室之望。

临表泣血,伏惟陛下垂怜,速发援兵,以解倒悬。臣雷绪、陈兰顿首百拜,待命于海昏。”

刘备指尖抚过雷绪书信上仓促的墨迹,仿佛能触到江淮义士们染血的征袍。

他闭目长叹,强忍泪水:

“雷、陈乃义士,身陷绝境却不忘汉室,以万余乡勇抗陆逊重兵,朕岂能不救……”

而后望向众谋:“今云长、元直不知何处,陈、雷二位义士又兵陷海昏,朕当何以解救?”

法正拱手上前,献上计策:“陛下何需忧虑?此刻云长必沿长江水路直趋建业。如今三将军与蒯先生定然会率部沿江驰援,我等正好借此时机从长沙出兵,先解海昏雷、陈二位义士之围;再沿陆路向东进军,威逼江东腹地。江东若恐后方有失,必分兵回援,如此一来,云长所面临的吴军压力自会大减,其困局亦可解啊!”

帐下吴臣面面相觑,他们都明白,若如此相攻,则江东真的危在旦夕。

但回过头来再想想。

今吴侯过江投魏,已非汉臣。

汉帝亲统王师,收复荆襄故地,讨逆伐叛,本就是天经地义之举,又何来“相攻”之说?

说到底,只怪吴侯背信弃义在先,依附曹贼在后,生生将江东三代基业拖入危局。

也让我等江东旧臣,身陷不义之地。

刘备应法正之言,正欲下令出兵,庞统亦拱手进言:

“主公,太史慈将军久驻海昏,他对那一带的山川地理、民情防务最为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