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必须打的仗,请陛下亲启(第2页)

 可他却并没有一刻不耽误的回宫交旨,而是领着亲卫们,找个不起眼的地方喝起了茶。

 他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

 那就是等到下朝之后,再回朝交旨。

 他不能保证下朝之后,朱标一定会在御书房,和朱元璋商议国政。

 但在这种情况下,朱标也在御书房的几率,会比他现在回去交旨,要大得多。

 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太监,没办法保证完成林昊的差事。

 可他却已经有了,尽可能完成林昊的差事的心!

 这些亲卫也明白传旨太监的意思,所以他们也不催促,只是默不作声的跟着传旨太监一起,在回宫之前歇歇脚!

 好一阵子之后,传旨太监只是看了看天上的日头,就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大人,”

 “我能帮你的,就只有这些了!”

 想到这里,他就干脆起身,和亲卫们一起走在了回宫的路上。

 等他回宫,并换上太监服之时,已经来到了巳时末刻,也就是上午十点多的样子。

 这个时候,早朝已经结束,文武百官也早已去往他们的职司衙门,各司其职。

 至于朱元璋和朱标二人,也已经在御书房忙碌了起来。

 御书房内,

 朱元璋看着兵部送来的长城边防地图,目光深邃道:“根据锦衣卫送回来的情报来看,鞑靼部已经答应借兵给王保保了。”

 “看来,王保保入寇长城的时间,不远了呀!”

 说着,他就直指大同地标道:“如果咱是他的话,咱不会走那虽然没有长城关隘,但却有黄河天堑的河曲县,更不会走易守难攻的雁门关。”

 “咱会盯着大同县打!”

 朱元璋话音一落,朱标也跟着点头道:“必定是大同!”

 “大同太过平坦,只要攻破长城关隘,就可以一马平川,历来就是关外入寇的首选之地。”

 “除此之外,现如今的大同,要钱有钱,要粮有粮。”

 “拿下大同,也很符合他们‘以战养战’的传统!”

 “再一个就是,洪武二年的时候,开平王拿下大同,就代表着我们成功的实现了‘驱逐胡虏’的战略目标。”

 “对于他们来说,重新拿下大同,不仅可以一雪前耻,还代表着再次入主中原的开始!”

 “不论是出于战略的考虑,还是出于战术的考虑,都必须是大同!”

 朱标话音一落,朱元璋就当即面露满意之色。

 不得不说,他这个饱读诗书,一副仁君做派的儿子,还没有失去他朱元璋的‘武性’。

 可也就在朱元璋用尽是欣慰之色的目光,看向朱标之时,朱标却是突然就眼前一亮。

 “对了,爹!”

 “我建议让林大人延迟就任,凤阳县六品知县。”

 朱元璋听后,直接就皱起了眉头。

 他只觉得这孩子想一出是一出的,当初他那么反对林昊就任凤阳县六品知县,这孩子却纠集他娘,非要把他林昊送到那个位置去。

 可是现在圣旨都已经下达了,他又要延迟林昊的就任时间。

 朱元璋皱眉道:“标儿,你是太子储君啊!”

 在说到‘储君’二字之时,朱元璋稍有延迟,并没有以前那么的干脆。

 只是他的延迟很短,短到朱标也没注意到这个细节而已。

 朱元璋之所以有所延迟,那是因为他知道,这个储君很可能成不了真正的君!

 他之所以延迟很短,则是因为即便如此,他也愿意不遗余力的,把他当未来的君培养!

 尽管他没办法保证,他可以改写朱标短命的命运,但他也绝不放弃!

 万一他成功的改写了朱标短命的命运,朱标这个二代帝王,就完全可以压住未来的镇国公林昊了。

 甚至,他林昊根本就成不了未来的镇国公!

 可就算是他尽了力之后,还是无法改变,那也算是尽了人父之责!

 他要给后世之君留一个典范,那便是他朱元璋或许不是最好的皇帝,但一定要做最好的父亲!

 他在治国和武统方面,都以唐太宗李世民为榜样。

 甚至在他看来,或许他穷极一生,也不一定能有李世民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