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撬动中医历史了(第2页)

 原方记载,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生附子一枚。 

 通过大司农铜权印证换算,炙甘草应为30克,干姜23克,生附子一枚约20-30克(或制附子60克)。 

 但实际上,按照明清沿用的管理,目前四逆汤的剂量只有:炙甘草6克,干姜6-9克,附子5-10克。 

 剂量差了这么多,在面对亡阳危症时,想要回患者生命,只能用碰运气来形容。 

 这也难怪,就中医治疗心衰,八九成都是失败,不是经方不行,而是剂量就搞错了,一是沿用前人错误的经验,二则是习惯性用轻剂能避免很多麻烦,尤其是在用一些含有毒性的药材时,越发四平八稳。 

 在治疗轻症患者,药效差但患者身体情况摆着,多用几副药,时间长点也能恢复。 

 但一些急重症患者,本就是命悬一线,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等待医者。 

 长此以往,中医直接就失去了治疗急症的能力。 

 这也就是方别穿越前的现状。 

 在方别前世,大司农铜权大概是在81年发掘出来的,这本是重整《伤寒论》的一大契机,但这件事在中医界的反响并不大。 

 在方别记忆中,好像就只有沪上的柯雪帆教授一人,传播此事,并且自身埋头与灵床研究,用炙甘草汤原方治疗多种心脏病,均是取得了惊人的疗效。 

 但遗憾的是,除了这位教授之外,好像也就只有李可在这一点上深耕。 

 在他治疗心衰濒死的患者时,常常用四逆汤原方剂量,而方中主药附子,更是依加到了一倍,两倍,三倍之多。 

 其创立的破格救心汤,更是抢救了一百多例肺心病,风心病,冠心病又或者大出血导致心衰濒死的患者。 

 在抢救时,绝大部分患者均是洗衣放弃治疗,单纯由李可用中药进行治疗,往往一剂药附子就能用到两百克以上,一昼夜按时连续服用3剂,所有附子的用量高达500克以上之多。 

 但最后取得的疗效,均是让这些患者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