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鹰援朝:云爆弹洗地,亿万增幅太阳红红3
第418章 凌云壮志,战鹰破晓(第3页)
大家想想,从微观结构入手会不会有突破?之前系统提供的量子材料研究思路,或许能给我们打开新的大门。
我们可以尝试在分子层面构建特殊的吸波结构,就像是精心打造一个陷阱,增强对雷达波的捕获和转化能力。”
众人听后,原本有些沮丧的脸上瞬间焕发出光彩,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
大家立刻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具体的实施方案。
苏云也加入其中,和大家一起绘制实验步骤图,探讨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在苏云的启发和鼓励下,材料研发小组开启了日夜奋战的模式。
他们利用先进的纳米技术,在材料内部构建出复杂而精妙的量子结构。
每一次实验都是一次小心翼翼的探索,每一次调整都是对未知领域的勇敢尝试。
有时候,为了一个原子的排列顺序,他们要反复进行几十次实验;为了验证一种新的材料组合,他们要在实验室里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
终于,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优化,奇迹出现了。
新型隐身材料不仅能够有效吸收全频段的雷达波,就像一个贪婪的海绵,将雷达波统统收入囊中,而且重量更轻、强度更高,为战机的隐形性能和机动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当实验结果在屏幕上清晰呈现的那一刻,整个实验室沸腾了。
科研人员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有人喜极而泣,几个月的疲惫和压力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张博士紧紧握住苏云的手,声音颤抖地说:“苏将军,多亏了您的思路,我们成功了!”
然而,挑战就像汹涌的潮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超高性能发动机的设计成为了下一个亟待攻克的难关。
发动机是战机的心脏,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战机的飞行性能和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