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317:曹操发兵东海(第2页)

 

刘伯温的分析是对之前刘备扬长避短策略在声望方面的延申。

 

既然刘备这过分仁义的特点改不了,那就不改了呗。

 

帮助公孙瓒上吃了亏,吃的教训居然仅限于在这件事上收起了自己的脾性,到了刘虞这件事上,依旧用义来处理事情。

 

不是刘备吃的教训不够,他是有自己的一套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

 

举个例子,武松因为杀潘金莲而失去清白身、流亡江湖,那你让武松重来一次,他会放过潘金莲吗?

 

当然不会啊,武松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

 

实在吃亏吃惨了,我走收集证据告官的正常途径,总不能不报仇吧。

 

刘备也是一样的,思维模式里就没把利益放在义之前这一套。吃亏后无非手段高明了一些,底线总不会变。

 

那对于刘伯温等人而言,你身为刘备的臣子,已经选择了靠仁义打天下的君主,你反而要求他把利益放在最前面,玩曹操、孙权那套,不纯sb嘛。

 

不喜欢这套,觉得这套打不了天下,你一开始就别来啊。

 

刘伯温既在建议刘备,也在提醒荀攸刘晔二人。

 

仁义就打不成天下吗?咱主公不是那种觉得天下人都像他一样仁义,没有城府没有手段,类似于宋襄公的傻白甜啊。

 

主公是在对如今局势、社会风气有着深刻认知的前提下,选择了这么一条与自己脾性最相符的统一路线。

 

没有绝对正确的路线,投入与回报成正比,现在主公嘎嘎投入了,咱们这群臣子应该想办法把回报“变现”,在那失望是什么意思?

 

荀攸、刘晔二人幡然醒悟,自惭形秽。

 

刘备抚掌大笑:“就按伯温说的做!这件事情全权由张居正负责。”

 

刘备环顾众人:“现在一切事情皆已安排妥当,只待春耕结束便可发兵琅琊。还望诸君早做准备!”

 

“是!”

 

豫州,鲁国。

 

刚刚结束一场大战的曹军将士正在打扫战场,曹操坐在军帐中,与郭嘉、戏志才二人对饮。

 

“如今沛国、汝南已定,正是发兵徐州的大好时机。曹某打算在春耕结束后便发兵徐州东海郡,不知二人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