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354:怀璧其罪(第2页)

 第二,只要第一个人给出建议后,自己火速同意并大表赞同,后面的人就不会给出别的建议。

 完美避免决策争论不休最终交给自己的难题。

 至于听错建议,一般不会。

 孙策有意识地甄选议事参会人员,确保每个人都有比较高的数值,这样就算不能成功,至少也不会大败。

 当然不能把咱孙策当成一个傻子看,他这一年对华夏历史发展也做了不少贡献。

 比如将现代的一些医学常识推广到荆州全境,极大地促进了古代医学发展。

 我孙策对历史不感兴趣,前世也没做到需要驾驭手下的领导阶级,但这点医学常识总有啊。

 他召唤了神医李时珍,在荆州各地设立医院,培养医生。

 又召唤出了“文圣”孔子,命他在荆州各地讲学,发扬文风。

 如果不是世家大族不要命地反对,他能把科举制也搞出来。

 当然,以上这些跟他本人都没啥关系,他唯一做的事情是写了任命官员的诏书,接着就甩手给他们干了。

 科举制不是写个任命书能解决的,他就没干成。

 其实交给当今天下任何一个诸侯也干不成。

 抛开人才不提,孙策综合实力在目前诸侯中排倒三。

 倒二朱元璋,倒一张献忠。

 光论人口数量、耕地数量的话,李世民排倒四。

 但李世民进行了兵役制度改革,情况有点复杂,以后再论。

 毕竟南方穷嘛。

 特别是荆州扬州益州经历黄巾战乱的时间还长,一来二去就成这样了。

 孙策唯一能拿来宽慰自己的就是汉末人口第一大郡南阳在自己手中。

 南阳与汝南同属淮河流域,适合屯田,孙策也听取手下建议在南阳推广了屯田。

 但不够啊,你知道南方穷成啥样了吗。

 孙策听说荆南四郡现在还有地方在刀耕火种!

 那不是远古时代的耕种技巧吗?

 荆州已经很惨了,益州更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