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519:李忱李纯不负所托(第2页)

 张献忠得了长安城,却没能迎回汉帝。

 李靖摇头叹息,腹诽道:李忱倒是果断,在洛阳被焚后,长安便是司隶第一大城市,人口、辎重无数,文武百官亦深踞此地,能做出舍弃长安的决定就十分不一般,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劝说”百官离开长安更不简单。

 紧接着,第二段便交代了百官为何会同意舍弃长安。简短一句话:李世民另一名族弟李纯手腕强硬,强逼文武百官离开,有不从者皆斩。

 这...情急之下,倒也确实没有比武力更有效的手段。

 经过此事,李家通过娶蔡琰、联姻杨氏好不容易恢复的名望,怕是又被败坏了个七七八八。

 李靖看向下一段:李纯以朱儁为大将,徐晃为副将坐镇潼关,又派李愬巡抚司隶各郡,安抚人心、弹压叛乱。

 文武百官被安置于一座小城之中,李元吉亲自带兵监督,其人“猜鸷好兵”,百官惧其凶厉,皆敢怒不敢言。

 司隶内部于是稳定了下来。

 李靖读罢,无奈捶腿:“如此良机,竟亦被李贼瓦解,此天不佑大汉也!想那潼关天险,又有朱儁坐镇,张献忠怎能速破?”

 “怕是拖延至李世民回军,被大败了吧。”

 第四段简要叙述了一下张献忠攻潼关久攻不克,义子艾能奇被徐晃袭斩,三方联军士气愈发衰颓。

 第五段便如李靖所料一般,李世民回军。但张献忠没有被大败,原因是刘彻麾下大将程不识生性谨慎,预料到李世民在听说长安生事后便会返回,见潼关久攻不克,早早就劝说盟军撤退。

 刘彻对他说:“张献忠可以逃回蜀地,借助山川之险固守,我与马荡能逃往何处呢,难不成扶风或者是西凉能挡得住李世民吗?”

 程不识答道:“当然是随张献忠一起逃回蜀地。纵使一时受制于人,总比命丧李世民刀下要好。”

 刘彻多聪明一人啊,一番权衡利弊后,同意了程不识的建议,随即以大汉宗亲扶风王的名义发表了一篇文章,为张献忠背书,用自己的名声掩盖张献忠造反、屠戮世家的斑斑劣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