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监察制度(第2页)
可惜,这个时代不会同意这么天真的想法的。
“新任的官员大多相关制度了解不够,直接参与监察官员和部队,很容易出现错判漏扫的!”说话的是荀攸,他说的话切入要害。
“确实,如果只是想要监察人员的公正性,那么只需要人员任职与生活区域分开就行。例如河南监控河北,江北监控江东,关东监控关西,等等。没必要冒险让还没接触过官场的新人,去执行监察职务,很容易弄巧成拙。新人还是从基层开始干起来好一些。”这是董昭的意见,他对于书院选人计划还是很认可的,但是感觉监察制度太过儿戏了。
“那这些御史和监军怎么选,总不能我一个一个找来任命吧?”袁熙有点无语了。
“这倒不用,各地都有干吏,只要让各州长官推荐即可,然后交叉监察;监军也一样,不同将领推荐手下的中层将校,用以交叉监管。大将军如果还有疑虑,可以让他们这些监察官员都在大将军府任职,我想他们都会乐意这么办的。”诸葛亮看出了袁熙的不爽,对其他人的建议给予补充。
“那这事就田师一手安排吧!孔明你从旁协助一下,至于那些人该用,那些人该调动,回头给我个名单看一下。其他还有什么意见吗?”袁熙想用书院控制整个官员系统的可能性被阻碍了一下,有点不爽。
不过人才全部从书院过的机会倒是成了,这样就不用担心底下的官员会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了,袁熙还算放心。
“我还有个意见,不知当不当讲!”沮授突然发话了。
“沮师请讲!”袁熙今天的各种花活,其实都是针对沮授的,这会儿他突然有话说,袁熙还真想听听。
“之前,郭援以我们的名义去了关中,臧高宣也已经回到徐州任职,那关在冀州的那些河北人士,是否可以放出来,让他们也能为主公的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沮授一脸正直的说道。
沮授说的“河北人士”指的是:高干、辛评、辛毗、张凯、吕翔、吕旷等人,这些是之前袁熙平定河北各州时活下来被袁熙关到牢里的人,像是彭安、岑璧、华彦、孔顺那样的都已经放出来回到青州给王修打下手,有段日子了,可是这几个还在牢里关着,主要是有两个问题,一是参与人员臧霸一直被袁熙软禁,没有臧霸的口供,没法判定辛评、辛毗、张凯、吕翔、吕旷这几人的罪名,二是高干,袁熙不打算放出来,始终高干对并州还有很深的影响,而且并州现在的官员也都是高干的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