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只留三万五(第2页)
特别是羌人部队和氐人部队的领袖看出了麴耀急于进攻凉州西四郡,一个个表面积极,实际上战场上保留实力,很难说他们是不是在搞事情?
而如果按照于禁的方法,羌氐合军一营,那么他们就必须听令于这边的部队,而且这个领导者绝对不可能是羌人或者氐人。
然后阎行就知道新成立的羌氐营领导者是谁。
“彦明,羌氐营就交给你了!好好抽调人员,别留那些老油子,一个个滑不留手的,打起来根本起不到作用!连在跟他们说一下,这次只要参与征西的,都多记一等功!”麴耀说出了自己的命令,阎行只能听从。
虽然这是个累活,甚至有点难办,但是阎行还是同意的,因为这么多羌氐人部队真的没用,压缩成一个营确实有好处。
至于那些新征来府兵,相对来说好处理一些,这帮新兵能不上战场,大概率都不想上战场。
说白了,除了这些常备兵,基本上没几个真的希望打仗的,要知道府兵们跟常备兵不同,基本上都有永业田和口分田,常备兵主要是屯田养活自己,这些田不属于他们。
只不过府兵们想要提拔或者封爵位,难度比常备兵高得多。
像麴耀手里的这帮常备兵,最差的都有个食邑五户的象征性爵位,其实就是把五户百姓每年的收益直接当做工资发给这些常备兵。
一旦打仗,军功更加丰厚。
所以,于禁提出把常备的精兵留下,麴耀自然同意,而且军中也不会有反对的声音。
至于王昶,他只能立刻坐下,计算下面的战争还能支撑多久。
“如果是三万五千人,我们的粮草以及其他补给最多撑到明年一月份,这还包括了后续从冀县城和长安城运过来的补给。后面天寒地冻的,再多粮食也难运到前线,而且消耗会更大!”这是王昶的结论。
他之前的两万人理论就是为了让部队的作战时间能够持续到明年三月,这样的话,过了春耕,汉中或者益州的粮草就能补给上来,那么部队就能持续作战。
但是,两万部队真就很难说了,因为酒泉郡的黄华和敦煌郡的张恭,不是善善之辈,他们基本上算是地头蛇,一般部队很难压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