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燕木玉少白金

第621章 宣德殿效应(第2页)

 主要就是之前袁谦遇险,又有几个孩子夭折,让袁熙对于孩子离开身边,有着抵触情绪。

 反正儿子们当了王爷,有食邑就行,没必要还去地方上管理。

 他们这帮年轻人,哪有地方上那些有经验的官员管理的好。

 要知道,为了留下田芯和袁珍珍,她俩的老公邓艾和赵广出外当县令的锻炼,袁熙都给撤掉了,直接让他俩进入六司当郎官去锻炼。

 不过,后来,袁熙架不住诸葛亮这个尚书令的建议,还是让邓艾和赵广出外当郡守锻炼去了。

 如果说,诸葛亮当尚书令有什么好处的话,那就是省心,不光袁熙省心,司马懿这个右仆射也省心。

 之前董昭或者王朗当尚书令的时候,诸葛亮的谏言,司马懿都要严格审核,并且提出一些意见或者建议。

 现在好了,诸葛亮当了尚书令,司马懿直接投降,无论诸葛亮说什么,他司马懿都是“对对对!!!”

 这让袁熙很鄙视司马懿的行为,因为司马懿开摆了。

 那么袁熙干脆把另一个能跟诸葛亮打擂台的人提拔上来,那就是陆逊。

 诸葛亮当尚书令的三个月后,陆逊正式被提拔为尚书台左仆射,朝中一片哗然。

 陆逊自己也有点懵,不过他还是正常接受。

 因此,诸葛亮在朝中的对手从司马懿变成了陆逊。

 不过,诸葛亮和陆逊的关系要好一些,而且二人之中有着诸葛瑾这个“润滑油”,双方的摩擦没有那么大。

 而成为了兵马司尚书的庞统,则是一脸兴奋,他终于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了。

 这也是这一年为什么大燕帝国北方各边疆会各种战乱的原因之一,庞统可比陆逊好战多了。

 陆逊当兵马司尚书时,大燕帝国打的大多是防守战,到了庞统当尚书,那就全几乎是进攻了。

 为了方便进攻,庞统甚至把自己的老帮手法正从南方调了回来,推荐到并州当刺史。

 袁熙自然同意了,为了配合法正,袁熙还把步骘从南方调回来,去秦州当刺史。

 然而这不算完,袁熙为了让凉州也有点进攻性,把杨阜召回朝中,换了张既去当刺史。

 结果,杨阜刚走,凉州的卢水胡就爆发了叛乱,主要在河西四郡搞事情。

 张既也是狠人,到了地方,连府兵还没集结完,就立刻带着护羌校尉麴林、安氐校尉戴凌一起去平叛。

 所谓卢水胡,其实就是在凉州武威郡卢水河旁边居住的胡人,身份比较复杂,由匈奴、月氏、羯族、氐、羌等等民族组成,之前一直在河西鲜卑的统治下。

 袁熙收回凉州之后,卢水胡又归属凉州刺史管理,主要的负责人有两个,名为伊健妓妾和治元多。

 这次之所以出现反叛,一方面是平时宽厚的杨阜走了;另一方面就是鲜卑帝国那边的挑唆,特别是之前在河西负责的秃发族鲜卑,再次卷土归来。

 因此,张既的判断就是必须以快制快乱,因为鲜卑帝国那边,特别是河西鲜卑那帮人绝对只是试探性地挑唆卢水胡叛乱,不是预谋性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