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大发神威的郭淮
刘浪的战术,袁熙很快就看懂了,那就是模仿当年曹操的战术:善战者,攻敌之不守!
再简单点解释,就是围魏救赵!
而且曹操连环套用。
例如官渡之战前夕,白马斩颜良,就是典型的这类战术。
曹操表面上从延津渡河攻击冀州,实际上还是要救白马;救完白马,又果断放弃白马,回转延津埋伏。
一环套一环的。
袁熙当年破解曹操战术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分兵多线进攻。
曹操最大的问题就是位于中原地带,所有方向都要守,偏偏曹操的地盘经过多次战乱,已经困苦不堪,完全无法与河北的环境相比。
诸葛亮和司马懿二人在核算了当时袁熙手头的物资和兵源,就料定只要分兵攻击,曹操根本无力防守,袁绍的毕其功于一役,根本就是骄傲自大造成的。
袁熙的这类战术,直至打孙家都在用,主要是袁熙手头的精兵、良将以及谋士够多,而且袁熙一直都是放权似的用人。
只能说袁熙够幸运,基本上没有叛变的人员,这是很少有的,虽说有着历史挂,但可能是这些寒门子弟被袁熙提拔上来,比较珍惜机会吧。
如今,袁熙还是用这帮人,对上刘浪的鲜卑联军,袁熙的方法不变,还是先分兵应对,再逐点突破。
而刘浪的应对很简单,就是先做出所有假装进攻的方向,再集中一点进攻五原地区的武都城,将袁熙在并州最为突出的一部分给拔掉,让袁熙在旧并州北部再无依仗。
刘浪在袁熙的大燕帝国北境布局上,毕竟有所了解。
这也是因为,袁熙之前在皇家书院讲课的时候,经常说自己要收回旧并州,给了刘浪警示,所导致的。
当初,袁熙要求朝中官员都得去皇家书院授课,结果最终导致回旋镖砸到袁熙自己身上,皇家书院的胆大学生也不知是谁提出了想听听皇帝袁熙的故事,让袁熙的几个孩子都跑来劝说袁熙也去皇家书院讲课。
袁熙最终拗不过几个孩子的要求,去皇家书院上了一堂课,效果居然还不错。
袁熙没有吹什么牛,也没有真的跑去讲自己的故事,作为穿越者,袁熙加工了一下《水浒传》的故事,把大汉朝堂套用在“北宋”上,黄巾起义套用在“宋江、方腊”上,简单阐述了自己为何要改朝换代,再用农民起义的故事,教育书院学生要待百姓宽厚,才能赢得人心。
在阐述自己理想的时候,袁熙总是以大汉朝的霍去病等人作为榜样,想要建立一个繁荣昌盛,不惧外敌的强大王朝。
袁熙甚至表示自己如果无力抗击鲜卑,一定会像汉高祖、文、景帝那样韬光养晦,为后人做好反攻的准备。
袁熙在自己的战术判断中,经常在课堂上公开说过,东北、河西、河套、西域是反攻草原必备的几个区域,他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把这些地方拿下,为将来北击鲜卑打下基础。
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在河套的布局,因为有了河套才有资格进攻,否则从任何一个地方反攻草原,都会被偷袭关中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