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一场“诬告”
可是,俗话说盛极必衰,袁熙的大燕帝国好像也要迎来了它的转向。
不能衰败,只能说是不如之前的情况,至少在袁熙看来是这样的。
因为泰山封禅之后,袁熙身边的人就在离开。
除了“乾元盐铁案”那批治罪的,要么是年龄或者身体原因去世的;要么就是因为各种问题被袁熙发配边关的。
始兴这个年号真就有点不怎么“吉利”。
例如袁熙最为疼爱的小女儿袁依依,在泰山封禅的一个月后,就因为出生时期带来的病根,夭折了,年仅六岁。
要是如同其他出生就夭折的孩子,袁熙还能慢慢缓过来,可是袁熙下了心血养育且救治,都没能保下的女儿袁依依,就有点冲击打了,再加上袁熙也已经五十多岁了,根本扛不住打击,当场就病了。
跟袁熙一样病了的还有皇后甄宓,而且病的更重。
为了养病,袁熙干脆带着甄宓回了“兴元宫”居住。
兴元宫是就是袁绍原来的大将军府,甄宓几乎在这住了大半辈子,袁熙带甄宓来这住就是为了养病。
因此,袁熙还把十四皇子、晋王袁诰从外地喊了回来,专门负责照顾甄宓,顺便帮袁熙把奏章从中书台送到兴元宫。
按说,老四、魏王、祭礼司侍郎袁谅也该回来伺候父母的,但是袁熙派袁谅去草原跟诸部商量盐铁换马的交易去了,因为周不疑的走私道断了,必须重建起来这场交易,而且必须由国家管理起来。
由于要,照顾甄宓,袁熙就没把自己的后宫带过来,在兴元宫用的也都是甄宓宫里的人。
这会儿给袁熙研墨的就是一个名为审悦的采女,据说是甄荣推荐到甄宓宫里的,可袁熙怎么看都像是审莉那边的人。
而掌灯的是文穆推荐给甄宓的采女,名为孟淑。
审悦的研磨水平跟周彻比,那是差远了;孟淑的掌灯水平还行,而且孟淑很规矩,不像曹节,经常对着袁熙指手画脚,但是这也少了一些乐趣。
正如此,袁熙经常对着两个采女吐槽,说:“要是彻儿在这就好了,至少这笔尖不会分叉啊!”
搞得审悦和孟淑都是很担心的样子,大概率是怕袁熙会因她们伺候的不好,降罪她们。
这天,袁熙因为奏折里的一处错误,在屋内大发雷霆,直至太子袁谦在中书台干的不行,连奏折上有错别字也不检查,居然就这么送来。
审悦和孟淑也被牵连,被骂了一通。
这种事,在袁熙年龄增大之后,就经常发生。
如果是周彻和曹节,就会利用身体优势,各种帮袁熙放松。
可是审悦和孟淑不会,而且她俩根本不敢随意勾引袁熙。
因此,袁熙这次的发火也显得很暴戾。
不过,袁熙自己不会当回事儿的,发泄完了也就痛快了,很快就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