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燕木玉少白金

第641章 北“涝”南“旱”(第2页)

 

袁谦一开始还有些勉强,在诸葛亮一番陈词之后,袁谦作为学生,算是勉强答应了。

 

“陛下对太子很不放心啊!”诸葛亮走前跟袁熙聊了一下。

 

“这孩子以前挺好的,也不知怎么了,自从泰山封禅之后,突然就有点疯疯癫癫的;特别是上次被诬告之后,我是打算让他休息一段时间的,结果他搞成这个样子了!”袁熙一脸无奈地说道。

 

诸葛亮倒是有些无语,那表情仿佛在说:就是你这个当爹的把他搞成这样的!

 

当然,诸葛亮原话不能这么说,他只好说:“可能确实是太闲了,而且太子这个身份本来压力就大。臣以为太子还是很贤明的,绝不会做出令陛下蒙羞的事,请陛下放心!”

 

“希望如此吧!这次去河南,全靠孔明你了,听说水灾很重,按说我应该亲自过去,但是朝中现在离不了啊!而且南方还有旱灾,这都快六月了,江淮地区居然只下了一场大雨,很多粮食都快旱死了,若不是之前打的底子好,这会肯定比河水这边来的严重!”袁熙虽然有疑问,但是也只能相信诸葛亮。

 

是的,正常年份是北方旱情会多一些,南方水患会多一些。

 

袁熙在南北的抗灾准备一直都是这样的。

 

今年的情况反过来了,北方连续阴雨,而且都是急降雨,根本拦不住。

 

而江淮地区则是数月无雨,夏粮是肯定减产了,就是不知道秋粮如何。

 

袁熙立刻把度农司尚书高柔和工商司尚书田豫都派去了江淮地区勘察,还专门派了官吏司侍郎郑浑,这个南方的水利治理好手,去往助阵。

 

高柔和郑浑到达江淮地区,也不含糊,赶紧动员地方官员,在各个缺水的地方打井,而且都是深井,用来预防下半年的干旱。

 

而田豫,发挥了他酷吏的形象,一方面是打击那些懈怠的官员,另一方面是对付那些地方豪强。

 

懈怠的官员是因为上半年明明已经有旱情,很多官员属于一副躺平状态,完全不过问,百姓想要打井,却缺人缺钱,官府也不帮忙;

 

至于地方豪强,就是那些手里有着大量田地和优势水源的“地头蛇”,他们大多不是有官府背景,就是有地方公侯的势力,作威作福,欺压百姓,不给水用。

 

遇到田豫,算是他们倒霉了。

 

田豫在幽州是出了名的狠厉,只要是敢在他面前搞事的,大部分下场都不好。

 

就这样,高柔、郑浑、田豫三个朝廷重臣,在江淮书州转下来,直接搞定了南方旱灾带来的影响。

 

另外,三人为了预防旱灾之后蝗虫灾害,向袁熙请求皇宫和兵马司提前准备收购蝗虫粉的事宜,用来提高百姓对付蝗虫的积极性。

 

而在北方,袁谦似乎是找到了当中书令的热情,直接带着手下的奴隶和工匠重新修缮了黄河的大堤,而且保证了灾民返乡的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