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基础研究(第2页)

 李枭就又研究起了燃烧技术、冷却技术和加注技术,这些都是在未来会尽心研究的。

 燃烧技术研究的就是液体燃料,在发动机中燃烧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很重要的,需要测出燃烧效率、燃烧稳定性,从而在根据计算,算出是那一环节的燃烧,影响了燃烧效率,再加以改进。

 可以说燃烧技术,就是在释放能量,它的燃烧效率直接决定火箭射程,燃烧稳定性则是会影响飞行安全,必须要进行研究计算。

 冷却技术,则是因为液体燃料喷射的时候,所产生的喷流的高温,会把一些部件给烧坏,所以在一些关键部位,如燃烧室、涡轮叶片,需要利用冷却技术进行保护。

 这就相当于给某些部位一层防护盾,来抵挡住高温。

 加注技术就更难了,简单来讲就是将低温、高压燃料甚至是有毒的液体,安全的加入飞行器,就比如液氧,它的沸点为零下183°C,加注的时候肯定不能直接往里面灌,否则很可能会冻住。

 还有像是二甲肼等燃料,要知道这玩意可是带有强烈的腐蚀性的,一个闹不好就会出问题,这些都需要专业的储存注射设备。

 比如低温燃料储存,这个就是为了储存液氧的,必须需真空绝热。

 之后李枭和团队就商讨过,初步决定防制毛熊的5r15液氧加注车,用米泡拉绝热材料,但这种方法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液氢蒸发率是5%每天,根本就不适合长久储存。

 李枭想要看看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如果有更好的办法的话,在难度不是特别大的情况下,李枭就想要把他制造出来,来一个一劳永逸,省得之后还需要再一次去研究。

 还有就是精确计量的一个问题,要知道火箭燃液的加注,都要求极高的精度,误差必须控制在0.1%以内,否则的话导弹飞行过程中,就会很容易出现问题。

 这个李枭就知道很多案例,像是 毛熊的"先锋号" 导弹,就因为液体燃料加注的不标准,导致了燃料箱压力不足,让火箭发射失败。

 这些都是教训。

 这些可以说李枭他们要面临的问题,而问题还仅仅是这些,生产线的搭建也是一个问题。

 像是肼类燃料生产线,氧化剂的生产线,低温推进剂的生产线,这些都需要进行研究,规划出来。

 这些想要全部弄出来也不简单,就比如肼类燃料,根据李枭查的资料,在1959年的时候国内才突破该技术,至于生产线更是要等到1966年去了。

 生产线装置需要高压反应釜、铂催化剂塔、精馏塔,这些想要弄出来也不容易,没有完整的生产线,肼类燃料产能就会很少,根本就无法大规模的制造武器,用在导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