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卫星研究报告

从那边回来,李枭也开始做起了关于卫星研究的计划书。

 对于卫星他之前就研究过,也有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在发射第二颗卫星的时候,要把国内80年代以前卫星上的功能尽可能集中起来。

 不过第一颗卫星,老老实实把“东方红一号”给制造出来就完事了。

 “东方红一号”,的结构很简单,主要分为三个结构。

 外壳、仪器舱和承力筒。

 外壳顾名思义,就是整个卫星的外观,它是一个直径1米的球形72面体,全部都是由铝铜合金制成。

 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中间还有一个环形腰带。

 而在上半部分设计了一个40厘米长的超短波天线,腰带上则装有4根长3 米的短波拉杆天线,以及两组微波天线。

 卫星就是靠着这几组天线,向地面发送信号。

 仪器舱就是装在卫星内部的装置,在里面装的都是各种各样的设备,像是乐音发生器、短波发射机、微波应答器、超短波信标机、电池等等!

 而为了能够保证仪器舱不受损伤。

 仪器舱的设计更是费了大心思。

 当初设计人员,通过结构设计、环境控制、防护措施、安装固定这四大核心手段入手,这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首先技术在结构层面。

 就是采用了密封与承力的双重保障。

 就拿密封性来说,就利用了专用密封圈,以及精密的机械加工工艺,实现了舱室的完全密封,这样一来就能隔绝太空中的高真空环境,也能避免因为真空导致内部气体泄漏。

 在承力方面,它与承力筒进行了连接,这样一来在发射的时候,仪器舱就能把冲击力均匀传递到承力筒上。

 也能够避免因为力量太大,导致仪器舱因受力不均发生形变。

 承力筒就是仪器舱底座,也是卫星的主要承力结构件,在发射的时候,就会与运载火箭连接在一起,所以制造他的材料就很重要了。

 因为承力筒不仅要承受卫星自身的重量,还要承受运载火箭的推力。

 可以说设计的结构并不复杂。

 不过虽然说结构不复杂,但要研究起来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画完设计图纸,李枭就开始写了一些需要研究的技术。

 首先就是高低温,要知道太空温差超200c,向阳面温度可以达到100c以上,背阳面则是-100c以下。

 如何保证卫星不会因为温控失效失灵这是一个难题。

 而解决办法倒也简单,就是利用其他仪器余热调节温度,利用特殊涂层和材料组合实现热平衡。

 播放乐音的装置也是一个问题。

 想要在太空中播放音乐,就是要确保电子乐音装置在振动,在真空环境下不变调,至于解决的方法也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