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集成电路进展(第2页)
不过这些说起来简单,但想要制造出来可就难了。
毕竟现在的单芯片只能实现简单功能,想要实现复杂的功能,就需要多且片组合,但这种真要做出来,其实还不如单纯的晶体管计算机。
必须等到Lsi 将cpu 集成到单芯片,才能够实现计算机进一步的突破。
现在还远远不够,现在的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的技术,都还在si阶段,而这一过度就是10年的时间。
国内虽然现在落下的不多,但关键在于光刻技术,必须要尽快研究。
土办法终究只是土办法,能用一时不能用一世,这也是李枭向罗教授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组成一个光刻技术研究小组,来准备攻克光刻机。
李枭记得国外在今年,就会推出全球首台商用光刻设备,这款光刻机在后世虽然已被淘汰。
但在这个年代却是最先进技术,它采用 1:1 接触式光刻,精度可以达到25微,米可以用于分立元件的批量生产,虽然接触式光刻存在易磨损、缺陷率高的问题,但这些缺陷,在批量生产的基础上,并不算什么。
而下次光刻机再一次更新,就要等到1965 年,到时候光刻机的精度可以升至10微米。
至于再进一步的自动化步进式光刻机,就要等到1978年的时候了。
李枭有信心,在1965年的时候就追赶上去,只不过中间需要大量专业人士来进行研究,他自己可完不成。
听到领导询问,李枭想了想才道:“领导,现在罗教授那边的研究,就是在利用土法光刻机,加上氧化、扩散、刻蚀等技术,制造硅单片 ic,也就是集成电路,
和之前研究的“微组装型集成电路”不同,这一次的集成电路,是把原来需要几十、几百个分立元件拼接的电路,继成到一块巴掌大小,甚至是拇指大小的“芯片”上。
到时候它的体积就会更小、可靠性更高、功耗更低,像是之前研究出来的大型晶体管计算机,如果集成电路成熟了的话,体积至少能减少90%,同时还能用有更快速计算能力。
甚至能把一台计算机的运算、存储、控制都集成到一两块芯片上,到时候完全可以安装在导弹制导系统里,让导弹制导更加精准。
让导弹获得自主追踪打击能力,也能够用在航天上,一块芯片,就能代替现在那些功能,到时候一台卫星,就能实现多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