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冬雪初临(第3页)

 午后,雪下得小了些,阳光透过雪云,在地上投下淡淡的光。李逸尘拉着阿依去看他新做的箭囊——用去年染的鹰纹布做的,靛蓝色底上,银箭簇插在里面,格外精神。“怎么样?比上次的蝴蝶纹好看吧?”他拍着箭囊,语气里满是得意。

 阿依凑近看,忽然指着箭囊的边角:“这里该缝圈银线,像苗寨的腰带那样,又结实又好看。”她说着从木箱里拿出卷银线,“我带来了,晚上教你缝!”

 小安缠着阿依讲苗寨的冬祭,坐在炭盆边,手里捧着炒米糖,听得眼睛都不眨。“真的有银饰舞吗?像书里画的那样?”他舔着嘴角的糖渣,声音黏糊糊的。

 “当然有!”阿依比划着动作,银镯子在炭盆的火光里闪着光,“我阿姐跳得最好,银冠上的流苏能甩出花来,寨里的小伙子都盯着看呢!”

 林羽坐在廊下,看着院里的热闹——李逸尘举着箭簇比划射箭的姿势,阿依在一旁笑他动作不对;小安抱着阿依的胳膊,追问冬祭的细节;林婉儿和张婶在厨房忙碌,飘出的红薯粥香混着银饰的清冽,在雪屋里漫开。

 他忽然想起去年此时,也是这样的雪天,他们围在炭盆边,听阿依唱《盼归谣》,那时总觉得分别的日子长,却不知牵挂早已像这雪下的根,悄悄在心里盘绕。如今人回来了,银饰的声音、熟悉的笑闹,都像炭火一样,把寒冬烘得暖暖的。

 苏长风靠在竹椅上,翻着阿依带来的苗寨冬景图,忽然轻声念起诗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雪天,有故人在,有暖粥喝,便是最好的日子了。”

 夜色渐深,雪又下了起来,把桃坞裹进片温柔的白。炭盆里的火还旺着,映得每个人脸上都红扑扑的。阿依拿出芦笙,吹起了《归乡谣》,调子比去年圆润了些,银饰的碰撞声是最好的伴奏,在雪夜里荡开,像根细细的线,一头连着桃坞的暖,一头牵着苗寨的亲。

 林羽知道,这冬天不会太漫长。等雪化了,冰融了,阿依娘会带着染布的方子来,木叔会再来打银饰,中都的学子们也会踏着春雪来访。而桃坞的故事,会在这银饰声里、染布香中,一年年延续下去,像老桃树上的年轮,清晰、温暖,刻满了岁月的情。

 雪光映着窗纸上的剪影,有芦笙的弯,有箭簇的锐,有银饰的亮,还有每个人脸上的笑。炭盆的暖意漫到每个角落,把冬夜的寒都挡在门外,只留下满室的温馨,像句说不完的诺言,在寂静的雪夜里,轻轻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