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待春来(第2页)

 赵捕头接过布包,笑着往怀里揣:“还是阿依姑娘贴心。”他身边的阿砚正帮着挂灯笼,手腕上的伤早好了,动作利索得很,听见这话,腼腆地笑了笑:“多谢阿依姑娘,上次的金疮药真管用,我现在拉弓都不费劲了。”

 苏长风坐在廊下的竹椅上,身上盖着双层毛毯,木叔正给他斟米酒。老人望着院里的热闹,忽然轻轻叹了口气:“‘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转眼又是一年。去年这时,玄清道长还在教小安写春联,说‘桃坞的春天,要从笔墨香里醒’。”

 众人都静了静,炭盆里的火“噼啪”响了声,倒像道长在应和。木叔往苏长风碗里添了点米酒:“道长要是在,定会说这满院的人,就是最好的春联。”他指着廊下的红灯笼,“你看这红,这亮,比什么吉祥话都实在。”

 午后的雪停了,日头从云里钻出来,给雪地镀上层金。李逸尘和阿砚在院里劈柴,准备晚上烧火盆,斧头落下的“砰砰”声闷沉沉的,混着松枝的清香。阿依教林婉儿唱苗寨的守岁歌,调子欢快,银饰的碰撞声是最好的伴奏,引得小安也跟着哼,跑调跑到天边,却没人笑他。

 张婶的饺子馅调好了,白菜猪肉的、冬笋牛肉的,还有苗寨的酸笋馅,摆了满满一案板。林婉儿和阿依负责擀皮,擀面杖在她们手里转得飞快,面皮薄得能透光,映着窗外的雪,像张张小小的云。林羽坐在旁边包饺子,捏的褶子又快又匀,是玄清道长教的,说“褶子多,福气多”。

 “林羽哥包的饺子像只小元宝。”阿依瞅着他手里的饺子,忽然笑,“婉儿姐姐包的像朵花,我的像苗寨的小灯笼,倒是各有各的样。”

 林婉儿的脸微微发烫,指尖捏着面皮,却不小心捏破了边,连忙用面粉补好,小声说:“还是阿依包的好看,带着苗寨的喜兴。”

 暮色漫进桃坞时,红灯笼的光更亮了。张婶把煮好的饺子端上桌,热气腾腾地裹着香气,木叔摆上苗寨的酸汤鱼,赵捕头拎来望海镇的桂花酒,连阿砚都拿出支新做的笛子,说要吹支《迎春谣》。

 小安第一个举杯,米酒在碗里晃出涟漪:“祝苏先生身体好,祝林羽哥、婉儿姐姐、李逸尘哥、阿依姐姐……还有木叔、赵捕头、阿砚哥,新年都平平安安!”

 “说得好!”木叔举起碗,银佩叮当作响,“祝桃坞的日子,像这酸汤鱼,酸里带鲜,越过越有滋味!”

 苏长风笑着抿了口米酒,目光扫过满桌的人,落在墙上玄清道长的画像上——那是林婉儿照着记忆画的,老人拄着拐杖,站在桃树下,笑得眉眼弯弯。“也祝道长,在那边也能闻见咱们的酒香。”他轻声说,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