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冬至阳生(第3页)
林婉儿坐在他身边,小口小口地吃着汤圆,发间的银簪在阳光下闪着光。“周先生信里说,”她忽然开口,声音轻得像桂花落,“开春的荷花开之前,他们就动身,赶在芒种前到,正好学做‘夏荷布’。”
“那得把荷塘的淤泥翻一翻,”林羽望着荷塘的方向,“去年的藕根长得深,得早点挖出来,不然碍着新荷长。”他往她碗里夹了个汤圆,“多吃点,开春忙起来,就没这么清闲了。”
林婉儿的脸微微发烫,低头咬了口汤圆,芝麻馅沾在嘴角,像颗小黑痣。林羽刚要递帕子,她却自己用手背擦了,两人的目光撞在一起,像锅里的汤圆,轻轻碰了下,又赶紧分开,空气里却飘着丝甜,比芝麻馅还浓。
午后的日头暖得像春天,檐角的冰棱化得更快了,水滴在雪地上,洇出个个小坑,像无数个盼团圆的印。众人坐在廊下晒太阳,苏长风给大家讲玄清道长以前的冬至趣事,说他总爱把汤圆搓成药丸子的模样,骗小徒弟吃,引得众人直笑;李逸尘在磨他的弓箭,说开春要让绿衫姑娘见识下他的新箭法;阿依在给芦笙换弦,准备练首《迎春曲》;林羽和林婉儿在整理染布工具,蜡刀的亮映在两人眼里,像藏着团火。
林羽知道,冬至的汤圆,原是为了让人心更盼团圆。这一碗甜,是把对春天的盼、对故人的念,都包进了糯米里,煮在沸水里,化作心口的暖。等到来年冰消雪融,荷花开满塘,远方的人踏春而来,这暖就会漫成满院的笑,续成更长的岁月,更久的团圆。
夜色漫上来时,灶房的灯还亮着,张婶在给炭火添柴,火苗“噼啪”作响,像在说“别着凉”。廊下的灯笼亮了,暖黄的光落在“冬至布”上,绛红的团纹在光里晃,像无数个跳动的念想。林羽望着天边的月牙,弯弯的像个汤圆,忽然觉得,只要心里有盼,再冷的冬,都能数着日子,等到春归。
远处的望海镇传来零星的犬吠,混着冬至夜的静,格外安宁。灯笼的光落在融雪的地上,亮得像铺了层碎金,藏着无数个约定——等春燕衔泥,等新荷冒尖,等故人叩门,把这暖,续得更长,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