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小集毛毛小溪

第175章 槐夜惊蝉

 七月初七,戌时三刻,暴雨如注。:<三a$[叶?屋?\ >无?}?错,)?内|±t容1~§ 

 陈七把最后一筐粽叶搬进柴房时,屋檐下的铜铃突然“叮铃”乱响。他抬头望去,青石板路尽头立着个穿月白衫子的女子,斗笠边缘垂着的竹帘遮住半张脸,手里攥着柄褪色的油纸伞,伞骨上缠着几圈枯黄的槐树叶——这是西街李家的新寡少奶奶,听说丈夫上个月坠了悬崖,连尸身都没寻着。 

 “陈叔,劳烦开下门。”女子声音轻得像落在伞面上的雨,“我家厨房漏雨,想借您家灶台蒸些米糕。” 

 陈七的指尖在围裙上蹭了蹭。李家大宅就在斜对面,青砖高墙围着三进院子,怎会连个灶台都腾不出?但他没多问,侧身让开时,瞥见女子袖口沾着片暗红,像朵开败的梅。 

 柴房的灶台烧得极旺,铁锅里的水咕嘟咕嘟翻着泡。女子解下斗笠,露出右眼角那颗泪痣——陈七猛地想起,三十年前的那个雨夜,他娘抱着他从后山逃回来时,鬓角也沾着片槐树叶,和这女子发间的一模一样。 

 “陈叔见过这枚银锁么?”女子忽然从袖中掏出个物件,锁链上刻着缠枝纹,锁面錾着“长命百岁”西个字,边缘却缺了个角,像被什么锋利的东西啃去了一块。 

 铁锅“扑”地冒起热气,糊住了陈七的眼。他记得这锁,记得锁角的缺口——那是他五岁那年,躲在衣柜里亲眼看见,爹举着菜刀砍向娘时,娘护着他往墙上撞,锁角磕在砖缝里崩掉的。后来爹发了疯似的在屋里翻找,最后抱着个木匣子跳进了后山的悬崖,再也没回来。{·优?品#小?o&说)`网%] a+无#??错.?<内#}\容§$ 

 “没见过。”陈七别过脸,盯着墙上挂着的粽叶,突然闻到股若有若无的腐味,像埋在土里太久的枯木。 

 子时,雨停了。 

 女子抱着竹篮告辞时,斗笠边缘的竹帘扫过陈七手背,凉得像块浸过井水的麻布。他望着她的背影消失在槐树下,忽然想起娘临终前攥着他的手,指甲掐进掌心:“小七,槐花开时别往后山去,你爹......他守着个秘密呢。” 

 后山的槐树林是村里的禁地。听老人说,三十年前那场大旱,村里饿死了大半人,有人偷偷去后山挖坟,回来后就发了疯,见人就咬,首到被绑在槐树上活活晒死。从那以后,每逢七月初七,槐树林里总会传出隐约的哭声,像有人在哼着不成调的童谣。 

 陈七握着油灯往卧房走,路过柴房时,听见“咔嗒”一声轻响。他屏住呼吸,就见灶台边的竹椅上,那枚银锁正顺着椅腿往下滚,锁面在油灯光里忽明忽暗,缺角处映出个模糊的影子,像个蜷缩着的小人。 

 后半夜,陈七梦见自己又回到五岁那年。爹举着刀追着娘跑,木匣子从娘怀里掉出来,滚到他脚边。他刚要伸手捡,爹的刀就砍在了娘肩上,血珠溅在匣子的铜扣上,“啪嗒”一声——和刚才银锁落地的声音,竟分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