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争雄如梦观影

第110章 入京(第2页)

 “这如何使得?来者为客。”

 高氏掩嘴轻笑:“奴就是伺候周公子的,哪能算什么客人?”

 “不能这样说。”陈吉发执意自己动手,“你跟着周公子来,便是他的人,是我的客。”

 “哎呀,你们两个,别争了。”周之茂笑道,“子安多才多艺,学学他的茶道也是好的。”

 那高氏听了,这才作罢,不过眉眼间对陈吉发多了些探究。

 像他这样客气对待贱籍的人,在这个时代非常少见。

 陈吉发泡茶,周之茂品了一口。

 “嗯,果然不愧是江夏陈子安,这茶有功夫!”

 “松如兄谬赞,我哪里有什么泡茶的功夫?不过是照葫芦画瓢罢了。”

 “谦虚!几日不见,子安清减了。”

 “哎,路上不太平,条件简陋,吃不下睡不香。你看着还好,如何过来的?”

 “搭了顺风的巡防船,倒是比你安生些。这几日京城可有什么消息?”

 “满京城都在议论流寇南下,朝廷请陈奇瑜总督陕西、郧阳、湖广、河南兵马,合力剿匪。如今又听闻陕西、山西大旱,朝廷正在讨论赈灾的事情,不日当有定计。”

 周之茂端起茶杯,似笑非笑。

 “子安关心的都是国家大事。就没去哪位大人府上拜望叙话吗?”

 “这……倒是没有。”

 “文司业没给你介绍信吗?按理说,他同黄侍郎应该有些交情。”

 “有的。还没来得及拜访。”

 陈吉发对周之茂的情报渠道十分佩服,这些世家子最大的好处,便是清楚了解朝廷大员之间的恩怨情仇,从而总能找到关键节点,关键人物,比普通士子攀附关系便捷许多。

 他十分感谢周之茂总

是与他分享些情报,因此便也不对他隐瞒什么。

 “还是要早点去。”周之茂劝说道,“毕竟是文司业为你寻的座师,早些露脸对你后续推荐有利。”

 “小弟受教了。”

 “另外,你准备下,明日同我去趟吏部。吏部尚书李长庚是麻城人,与族兄有些交情,咱们去同他聊聊家常。”

 陈吉发默然,没有立刻应下。

 系统内有明末党争的资料。

 陈吉发非常清楚,崇祯皇帝学识认知都非常一般,但他自诩是真命天子,尊崇程朱理学,对支持同情心学的士子非常排斥。

 而且崇祯五年的矿监事件后,他开始打压东林,限制“复古”思潮,重新启用宦官,并以“孤臣”温体仁之手起复阉党。

 世上哪有什么“孤臣”?温体仁此刻已经斗倒了周延儒,成为内阁首辅。对外,他排斥异己,拉拢同为“孤臣”的盟友,对内,他偷偷结交太监,把控崇祯皇帝获取信息的渠道,成为皇帝最信任的大臣。

 而温体仁素来不喜欢李长庚。

 李长庚最初是户部主事,从万历年开始,负责钱粮清算,参与主持了辽东军资的海运,当时就清定运输路线,节约运输成本,立了功劳,算是务实的能臣。天启二年丁忧归家,后被魏忠贤削籍。崇祯初年起复为工部尚书,崇祯五年闵洪学致仕后接任吏部尚书。李长庚这个人性格中带着湖广人的洒脱豪爽,博览群书,结交广泛。又因为是四朝老臣,颇有声望,各个派系都买他的账,因此在官员选拔中能够不偏不倚。

 但温体仁与周延儒斗争的时候,李长庚的这种“结交广泛、不偏不倚”就成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