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争雄如梦观影

第224章 做事留一线(第3页)

 “那合作社某也看过,不过是个商会而已。”

 中年人不与他废话,知道对面只是要自己的诚心而已,于是扔出棉帛,上面用炭笔细细碎碎记录了许多东西。

 “瞧瞧,这是在下的诚意。您什么时候拿出诚意来,后面的事情咱们再另外谈。”

 说完这话,中年人便转身离去。季闻道按下心中的不爽,皱眉看了眼棉帛上的字,只几行,就立刻心中惊诧起来,莫名觉得身子有些冷。

 那棉帛上,写着几个河南、陕西诸镇身边的人名,据说,都是这江夏陈吉发的内线,又写了好些个隐蔽的产业,竟然都是这人的手笔,甚至还与西北流寇、漠南蒙古、福建海盗有些联系!

 事情果然没有这么简单!

 只是,季闻道也不能如此轻信一个人的话。这棉帛上,也只提了线索,没有提具体的事情。要查证清楚,单凭这东西肯定是不够的。他说这是诚意,想必,须得自己给他办了锦衣卫的出身才会将后续的交出来。

 季闻道赶紧回了客栈,将副官紧急召回来。

 “兹事体大。”副官拧眉建议道,“大人切不可先声张出去。这里面的线索,可以先报请镇抚先查,若是真有其事,再纳那人入伙。”

 “某考虑的不止这些。”季闻道敲着桌案,心情复杂,“此案是大案,或可为进身之阶。但陈吉发养着乡勇,又与武昌兵熟悉,附近的大小官吏都喜欢他,信任他。咱们这个折子,极可能走漏风声,导致他过激反应。而且,就算折子到了陛下那里,也未见的有好结果。如今西北、西南、东北都在打仗,东南的海盗倭寇也才清净下来,朝廷经不起折腾,皇上肯定会想,湖广腹心之地不能再出问题。万一这孙子真的拥兵起事,只怕圣上第一时间想的不是如何平叛,而是要将咱们都砍了泄愤。”

 “那……您是说……”

 “当年陕西民乱,天启六年就有奏报,崇祯元年再报,这两次上报的人,都没有好结果,从文官到番役,罢官卸任者众。为何如此?皆因辽事不决,天下难定,先皇和今上都认为能拖一时,便不应激化。巡抚熊文灿在两广诏安海寇,得了圣上嘉奖,根本就在这里。若是咱们一个不甚,激反了这姓陈的,怕是要连累自己。所以,今日与你对个口风,相互做个见证,此事咱们去查,但在查清之前,不要上报。”

 副官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弯弯绕,觉得季闻道的考虑非常有道理。

 今天子寡恩刻薄,朝廷上下盛行躲责避祸之风,大多数人做事都留一手,免得把自己陷进去。

 副官凑过去,与季闻道做了个手刀的姿势。

 “提供线索的人是个隐患,不如……”

 “没必要。”季闻道摆手道,“此人之前参与过陕西民乱的报告,比咱们更怕出事。不过是为了个人前程罢了,留这个暗桩在此,真有事也好提前知道。”

 打定主意,季闻道与副官二人装作无事发生,带着这张棉帛书信,以及他们整理的折子回京述职。